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小寒养生 | 防寒保暖 养肾温阳 进补有道

小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小寒时,太阳运行到黄经285度,时值公历1月6日左右(1月5日~7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小寒的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但隆冬“三九”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又有“小寒胜大寒”之说。在此前的冬至时,地表得到太阳光热最少,但还有土壤深层的热量补充,所以还不是全年最冷的时候。等到冬至过后,也就是“三九”前后,土壤深层的热量也消耗殆尽,尽管得到太阳光热稍有增加,仍入不敷出,出现全年的最低温度。

中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此时阳气已动,大雁北迁,喜鹊开始筑巢,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为过节作准备。饮食上,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小寒时尚。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小寒时节是中药房最忙的时候,入冬时熬制的膏方吃得差不多了,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

祖国医学认为:作为冬季的特征,寒属极阴之气,主收藏凝滞,而小寒与小暑、大寒与大暑恰成阴阳两极,气运彼此相反。故《黄帝内经》早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格言,以指导人顺其自然变化而进行保健。民间的这一俗语,既说明了此时合理进补的重要性,同时也是这方面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值得充分重视。人们在经历了春寒、夏暑、秋燥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病,身体更强壮,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天渐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

一、小寒时节饮食养生

“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节气到了小寒,说明一年就要过去。这个节气的重点仍然是“滋补优先”。跟外部的天气一样,人体到了小寒也呈现“阴盛阳衰”的状况。寒冷的天气特别容易伤阳气,阳气对于人体生命活动非常重要,因此需要通过饮食和生活起居来养阳。这段时间,饮食上要注意多吃温散风寒的食物,口味可以加重一些,如生姜、大葱、花椒、桂皮、羊肉等,羊肉是温热食物中性价比最高的,如果用羊肉加点当归、山药、胡萝卜一起煮,加上大葱和生姜调味,建议每周吃一次,不会上火,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和深色蔬菜,如大白菜、胡萝卜、菠菜、茄子等。归纳起来还有以下饮食养生保健法的原则。

1、食宜温:冬季是吃羊肉、鸡肉等温热品的好时候,特别是对于偏于阳虚体质者的人。偏于阴气不足的食补以鸭肉为好。饮食切忌黏硬、生冷食物。而冬季喝热粥也非常适合,如羊肉粥,以温补阳气;麦片粥,养心除烦;核桃粥,养阴固精;红薯粥,滋补肝肾。 

2、食宜杂:即食物要多样化,精粗搭配,荤素兼吃。冬天人们有偏嗜高蛋白、高脂和高糖的食物,不吃或少吃粗粮、蔬菜、瓜果的倾向。这容易使人患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症、便秘、口角炎、牙龈出血等症。

3、食宜苦:这时的饮食应减咸增苦,苦味食物可助心阳,减少过亢的肾水,起到养肾的功效。 

小寒食材-萝卜白菜保平安

冬天,人们最常见的食物,在北方是大白菜,南方有洋白菜。大白菜最外层的叶子是解毒清热的,菜心是黄色的,具有退热的功能。小寒节气可以适当吃一些萝卜和白菜,古代中医认为看似清淡无味的萝卜、白菜,却具有一些药用价值。 

白萝卜具有消食化痰、下气宽中的作用,适合积食腹胀、肺炎、支气管炎、咳嗽等患者食用;胡萝卜具有健脾化滞、润燥明目的作用,适用于消化不良、夜盲症、角膜干燥症等患者食用。

白菜的药用价值也一直颇受历代医家的重视。中医认为,白菜具有清热除烦、通利肠胃、利尿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白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刺激胃肠蠕动,起到通便作用。此外,白菜所含的纤维素还能促进人体对动物蛋白质的吸收,在维持人体血糖正常平衡方面具有一定作用,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妨多吃点白菜。

二、小寒起居,注意保暖

1、早睡晚起:在起居方面,此时节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每天多睡一小时,可以使身体内的阴阳平衡,滋养脏腑,增加身体的强壮程度。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因此,最近到立春前,入睡前都别忘记泡脚。特别建议选择足浴中药泡脚,具有刺激足部穴位、活血通络的功效,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特别是那些“夜猫子”,久坐到深夜的人,睡觉之前更加不要省却这个步骤。

2、添加衣物:这个节气,最要防的就是寒冷。在应对严寒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添加衣物,但往往身上穿得十分厚实而忽事了头部的防寒,甚至把帽子事为无足轻重的东西。其实,人的头部和整个身体的热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民间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的说法。在寒冷的条件下,如果只是穿得很暖,而不戴帽子,体热就会迅速从头部散去。这种热散失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冬天在室外戴一顶帽子,即使是一顶单薄的帽子,其防寒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在此特别提醒:寒冷冬季,空气质量较前变差,有基础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发病率增加,同时也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很多人外出喜欢佩戴口罩,这样一方面可以抵御寒冷,同时具有一定的防雾霾、灰尘、避免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等)传播的功效。但戴口罩必须口鼻都要遮着,同时要注意清洁口罩。

在冬季,气压比较低,空气中含氧量相对减少。室内为了保暖,门窗封闭较严,通风不良。这就使室内的氧气进一步减少,常使人感到压抑、胸闷。因此建议在天气晴朗、日照充足的正午时分,可以适当开窗通气。

三、冬练三九,锻炼身体

1、时间宜晚:早晨锻炼最好待日出以后再进行,因日出后温度上升,空气中的污染物也有所减少,还有进行日光浴的作用。严寒季节进行锻炼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受寒。

2、循序渐进:每次锻炼时运动量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不要骤然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发生意外。在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因冬季气温低,血流缓慢,肌肉、关节及韧带的弹性和灵活性降低,极易发生运动损伤。冬季的运动量不宜过大,可进行运动量较适宜的全身性运动,如太极拳、慢跑、体操等,以保持充足的体力。

3、呼吸方式:鼻吸口呼。运动换气宜采取鼻吸口呼的呼吸方式,因为用鼻腔吸气对空气有加湿加温作用;还能防灰尘和细菌 对呼吸遭起保护作用。

4、补充营养:冬季运动消耗能量较多,应该适当补充营养。

5、适量运动:冬季锻炼应根据当日的天气情况选择运动方式与地点,要避免在风、大雪、大雾、大寒中锻炼,上述天气时应在室内进行锻炼。 

四、预防疾病

小寒之后,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一定要注意防寒防冻,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可大意。在寒冷天气,胃肠道的活动增加,腺体分泌旺盛,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往往频发上腹痛、反酸、上消化道出血等也多数发生在寒冷的季节。

1、少吃咸盐

夏季如果盐分摄入过多,人体可以通过汗液排出体外,但冬季人体出汗较少,盐分如果增加就会累积在体内无法排出,这对于血压血脂过多的人来说是个“大忌”。另外咽炎的诱发因素多是炎、热、燥,秋冬人体抵抗力弱,更容易反复发病。如果饭菜中含盐量太高,会导致唾液分泌减少,有利于各种细菌在上呼吸道存活;高盐饮食还可能降低黏膜抵抗疾病的能力,使各种细菌、病毒乘机而入,诱发咽炎。另外,炒货如瓜子、花生之类也要少吃,这些食物又咸又干,同样是咽喉的大敌。 

2、起居有节

起居建议坚持早睡晚起的生物钟,晚上九十点的时候尽量睡觉,因为冬属阴,昼短夜长,阳气不足,人容易生病,而早睡晚起的作息生活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经常晚睡、早起、通宵熬夜等,这些生活小细节都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对于工作压力大的职场白领,若是由于工作原因不能保证早睡晚起的作息,建议在午饭后借助半小时左右的午休来进行调理。

五、小寒养生-养肾为先

中医上有一年四季中“春应肝,夏应心,长夏应脾,秋应肺,冬应肾”的原则,所以冬季最应该养肾,而且也是养肾的最好时机。那么,面对如此寒冷的天气,究竟如何养肾呢?

1、按摩养肾疗法

按摩疗法是冬季养肾一种很不错的有效方法。推荐两种按摩养肾的疗法:一是搓擦腰眼。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用力搓30次。所谓“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二是揉按丹田。两手搓热,在用部丹田按摩30-50次。常用这种方法,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强肾固本,延年益寿的作用。

2、药食同源补肾

说到进补,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即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在冬令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

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说明饮食物对人体的作用。传统中医认为,“药食同源”,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食物有很多实际上也是中药,比如:山药、枸杞、核桃、芝麻等,平时也可以多食一些炖羊肉、鸡汤、鸭肉等一类温肾补肾的食物。中医还认为五谷可以补肾,历代养生家一直提倡健康的饮食,需要以“五谷为充,五果为养”,也就是说人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主食和蔬菜水果。主食摄入不足,容易导致气血亏虚,肾气不足;五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因可生吃,可获得更多的营养成分,所以经常食用,可辅助五谷使人体获得更全面的营养。因此,平时适当摄入一些益肾、养血的食物,对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的人们是大有裨益的。

进补当中不可无章无法,应本着“因人施膳”的原则,了解饮食宜忌的含义,元代《饮食须知》强调:“饮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纵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所以提醒诸位在进补时不要被 “五味之所伤”,青年人更应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补。一般说来,青年人机体代谢旺盛,所需蛋白质和热量较老年人多,而热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脂肪。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粮食之中,故青年人应保证足够的饭量,注意粗细粮的比例搭配,并摄入适量的脂肪,在选用药膳进补时应考虑这一因素。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