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12岁穿纸尿裤,初二还反复尿床……遗尿没那么简单,超过这个年龄要当心

夏令营了,初二的明明(化名)很想参加,但他却有难言之隐——14岁了,仍然尿床!为此,家人想了不少办法:过了晚上7点不喝水,每晚定时提醒尿尿,试过各种偏方……但效果仍然不佳。

在肾脏免疫科门诊,明明被诊断患有原发性遗尿症。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配合生活管理、心理疏导,孩子尿床症状已经明显缓解,人也更加开朗自信了。

10岁的安安(化名)因反复尿床、多饮多尿来到医院,本想单纯解决尿床问题,没想到确诊为继发性遗尿症,病因竟在糖尿病!经过内分泌科规范治疗,安安的血糖逐渐得到了控制,遗尿问题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12岁的禾禾(化名)从小尿床,容易尿失禁,不得不穿着纸尿裤。医院接诊医生发现孩子的神经系统存在异常,最终诊断禾禾患有脊髓栓系综合征。经过神经外科团队的手术治疗,禾禾不再频繁尿床,能够更好地控制大小便了。

“谁家小孩不尿床?”孩子尿床是每一个父母都会遇到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尿床不是事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尿床会慢慢好转,尿床真有那么简单吗?

2024年5月28日是第10个世界遗尿日,肾脏免疫科专家提醒,如果孩子尿床现象持续存在,家长们应该引起重视,早日就医。这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解决尿床问题,更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儿童夜遗尿,俗称“尿床”,临床上是指5周岁及以上儿童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的无意识排尿。一般情况下,孩子在2-3岁左右就能控制夜间排尿,能够坚持夜间起夜一次,夜间仍可能无意识排尿。但是,如果孩子年龄≥5岁,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就可能患上了遗尿症。

第三大心理创伤事件!夜遗尿是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的儿童第三大心理创伤事件。夜遗尿可严重影响患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空想与孤僻等心理异常,甚至导致人格障碍。不仅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严重影响家长的生活质量。

遗尿大了就能好吗?专家说:并不!

遗尿并不是完全自限性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尿床有一定的自发缓解率。但是,在16岁以上的青少年中,仍有1.1%的发病率。部分患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尿床严重程度也在增加。到了青春期,遗尿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和自卑感,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社会交往活动,也对家长和家庭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及时就诊,“干床行动”!

每个家长需要认识到尿床并不是孩子的“过错”,而是一种疾病。对于儿童夜遗尿来说,有规范的遗尿诊疗指南,尽早治疗,遗尿症是可以治愈的。

同时,家长可以这样做:

1、饮食习惯

应避免辛辣刺激、含咖啡因或茶碱类的食物和饮料,睡前2-3小时不应再进食。

2、饮水习惯

保证日间液体摄入,尽量将全天饮水量移至日间,睡前2-3小时开始限制饮水及水果。

3、排便习惯

多食用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多饮水,养成睡前排尿的良好习惯,每日定时排便。

4、奖励机制

如果孩子尿床,家长不要去责备,不要在半夜强行叫孩子上厕所,应该多一些鼓励以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