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捉“谣”记 | 手机和电脑壁纸换成绿色,能预防视疲劳?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
人工心脏起搏器,就是一个人为的“司令部”,由脉冲发生器发放一定脉冲电流,通过起搏电极传到心肌,局部心肌被兴奋并向周围传导,最终使整个心室与心脏兴奋收缩从而代替心脏自起搏点维持有效心搏。
适用人群:
严重的心跳过慢:
心脏停跳3秒以上或心率经常低于40次,尤其是出现眼前发黑、突然晕倒的患者,应该植入起搏器。这也是起搏器最主要和最初的治疗范畴。心脏停跳>5秒,就算没有这种发黑、晕厥,也是需要放起搏器的,根据需要完善动态心电图。
1.慢性持续性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阿斯综合征、心力衰竭、心绞痛等经药物治疗无效者;三束支传导阻滞引起阿斯综合征;心脏手术引起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具有下列情况而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因心动过缓而频发心绞痛或严重心律失常,伴严重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
3.窦性停搏、心房纤颤伴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收缩无力:
疾病若破坏了心肌或改变了其原有形态,会导致心肌无法有力收缩。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就会引起心脏泵血不足,身体各部分无法获得充足的新鲜血液,造成头晕、胸闷、乏力等各种症状。如药物治疗无效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可以安装不同功能的起搏器,可以改善心脏的同步化,抑制一些恶性的心律失常。
心跳骤停:
心脏停止跳动数分钟,就能致死,一些疾病可引发心跳骤停或是致命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可以安装具有除颤器功能的起搏器,能恢复心脏有规律的跳动。
在某些心脏病综合治疗中(颈动脉窦高敏综合征、血管迷走性晕厥、特发性Q-T延长综合征、预防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等),起搏器还是不可或缺或唯一的治疗手段。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注意事项如下:
1.术后24 小时内绝对卧床,取平卧位或低坡卧位,禁止翻身,术后第2天可适当术侧卧位。术后1周内术侧肢体制动,并加强观察心律变化。在术后恢复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患侧肢体做剧烈重复的甩手动作、大幅度地外展、上抬及患侧肩部负重、从高处往下跳。如果出现肩部肌肉抽动,可能是导线脱离,应立即到医院检查。
2.术后早期应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敷料碰湿或脱落要及时更换。在拆线后仍要保持局部皮肤清洁,不穿过紧的内衣,若术后出现局部红肿痛,甚至皮肤溃烂,此时不宜在家中自行处理。若同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则要考虑感染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3.教会患者测定、记录脉搏的方法,每日早、晚各测1次脉搏,若比原心率少5次/min以上,感到胸闷、心悸、头晕等要马上到医院就诊。
4.凡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禁止进入强磁和高压电区,如核磁共振,禁做热透疗法、电针灸刺激、电按摩器、电吹风、牙科电钻等,防止引起脉冲停止。一般家用电器的使用不受限制,手机应在对侧手臂接听,不能放在同侧上衣口袋内。
5.随访时间:一般术后1月、3月和6月各一次,而后每12个月随访一次,至起搏器预计寿命前一年改为每三个月一次。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