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人体感染HIV病毒后,导致免疫功能逐步下降,进而引发多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的传染病。
一、艾滋病的分期
从初始感染HIV到艾滋病发病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急性期和无症状期的病例可统称为HIV感染者。
(1)急性期 通常是指感染HIV的6个月内。部分感染者在急性期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相关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自行缓解。急性期包括窗口期,HIV进入人体后不能立即被检出,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3种常用感染标志物被检出的时间先后顺序为HIV核酸、抗原、抗体,现有诊断技术检测HIV核酸、抗原、抗体的窗口期可达到感染后的1周、2周和3周左右,有暴露前后预防性用药可能会延长窗口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
(2)无症状期 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4~8年。
(3)艾滋病期 为感染HIV后进展为艾滋病病人的发病阶段,此期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体征及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二、诊断艾滋病
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慎重做出诊断。HIV抗体和病原学检测(包括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等)是确诊HIV感染的依据;流行病学史是诊断急性期和婴幼儿HIV感染的重要参考。核酸定性定量检测主要应用于抗体检测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在窗口期、急性期、婴幼儿、孕产妇及艾滋病晚期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1-3]。当抗体检测结果不确定的时候,应该及时运用核酸检测手段来鉴别诊断。如果核酸检测阴性,可能是非HIV感染者,就可以排除HIV感染;如果核酸检测阳性,还要仔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和发病情况,看属于窗口期感染还是艾滋病晚期;对于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的抗体阳性婴幼儿,通过核酸检测也可以早期诊断是否感染,如果核酸阳性表明感染、阴性表明未感染。核酸检测能有效弥补抗体检测的不足,提高艾滋病诊断和服务水平。
(一)HIV感染者的诊断
1、成人、青少年及18月龄以上儿童
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HIV感染:(1)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和HIV补充试验阳性(抗体补充试验阳性或核酸定性检测阳性或核酸定量大于5000拷贝/ml);(2)有流行病学史或艾滋病相关临床表现,两次HI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3)HIV分离试验阳性。
2、18月龄及以下儿童
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HIV感染:(1)为HIV感染母亲所生和两次HI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第二次检测需在出生4周后采样进行);(2)有医源性暴露史,HIV分离试验结果阳性或两次HI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3)为HIV感染母亲所生和HIV分离试验阳性。
(二)AIDS病人的诊断
1、成人及15岁(含15岁)以上青少年
(1)成人及15岁(含15岁)以上青少年HIV感染加任何一项AIDS指征性疾病,即可诊断为AIDS病人;
(2)确诊HIV感染,且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即可诊断为AIDS病人。
成人及15岁(含15岁)以上青少年AIDS指征性疾病
(1)不明原因的持续不规则发热38 ℃以上,>1个月;
(2)腹泻(大便次数多于3次/日),>1个月;
(3)6个月之内体重下降10%以上;
(4)反复发作的口腔真菌感染;
(5)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6)肺孢子菌肺炎(PCP);
(7)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
(8)活动性结核病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9)深部真菌感染;
(10)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
(11)中青年人出现痴呆;
(12)活动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
(13)弓形虫脑病;
(14)马尔尼菲篮状菌病;
(15)反复发生的败血症;
(16)卡波西肉瘤、淋巴瘤。
2、15岁以下儿童
15岁以下儿童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为AIDS病人:
(1)HIV感染和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25%(<12月龄)、或<20%(12~36月龄)、或<15%(37~60月龄)、或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5~14岁);
(2)HIV感染和伴有至少一种儿童AIDS指征性疾病。
15岁以下儿童AIDS指征性疾病
(1)不明原因的严重消瘦,发育或营养不良;
(2)肺孢子菌肺炎;
(3)食管、气管、支气管或肺念珠菌感染;
(4)播散性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或球孢子菌病);
(5)反复发作的严重细菌性感染,如脑膜炎、骨或关节感染、体腔或内脏器官脓肿、脓性肌炎(肺炎除外);
(6)肺外结核病;
(7)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8)慢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口唇或皮肤),持续1个月以上;
(9)任何的内脏器官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10)巨细胞病毒感染,包括视网膜炎及其他器官的感染(新生儿期除外);
(11)慢性隐孢子虫病(伴腹泻);
(12)慢性等孢子虫病;
(13)有症状的HIV相关性心肌病或肾病;
(14)卡波西肉瘤;
(15)脑或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16)弓形虫脑病(新生儿期除外);
(17)马尔尼菲青霉病;
(18)肺外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脑膜炎;
(19)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20)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
三、主动检测 早诊断早治疗
由于艾滋病潜伏期很长,通常可达4~8年,很多感染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通过检测可以尽早知道自己是否感染艾滋病,早检测、早诊断,才可以更好采取措施,如使用安全套和开展抗病毒治疗,既保护自己免疫系统,又保护性伴侣,避免进一步传播。有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的人,应主动寻求自愿咨询检测以诊断是否感染HIV。
参考文献
1.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WS 293—2019)
2.黑发欣,王璐. 病毒载量检测在HIV/AIDS抗体疑难样本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03):323-326.
3.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J/OL].中国预防医学杂志,1-30[2025-01-08].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