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一、什么是新型毒品?
新型毒品又叫合成毒品,常见有冰毒(甲基苯丙胺),摇头丸(苯丙胺),麻古(冰毒片剂)、K粉(氯胺酮)、烷基亚硝酸盐(Rush)、右美沙芬(OD右美)、咖啡因、三唑仑、安纳咖、氟硝安定、麦角乙二胺(LSD)、安眠酮、丁丙诺啡、地西泮、合成大麻素、卡西酮、芬太尼、赛拉嗪(甲苯噻嗪)、苯乙胺、哌嗪、色胺类,以及植物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大麻、恰特草、卡痛叶、鼠尾草、迷幻蘑菇、相思树根皮等等。
新型毒品的隐蔽性更强,容易伪装成饮料(奶茶、咖啡、阿拉伯茶、神仙水、开心水、止咳水)、饼干、巧克力、糖果、果冻、电子烟、笑气、聪明药、浴盐、小树枝、邮票等各种花样,改头换面、层出不穷,它们包装精美、色彩鲜艳,对青少年极具诱惑力。
二、新型毒品的严重危害
吸食新型毒品可以快速使人精神兴奋、狂躁,产生幻觉、麻醉,自控力下降等,引发性冲动、毒驾、飙车、伤人甚至杀人、自杀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新型毒品实施强奸、猥亵、抢劫等犯罪行为。新型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1. 毁灭自己:吸毒对人身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都有极大的危害;产生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使得吸毒者成为毒品的奴隶。
2. 祸及家庭:一个人一旦吸毒成瘾,就会为购买毒品获取资金而变卖家产、四处举债,最终倾家荡产、亲离子散、家破人亡,往往就是吸毒者家庭的结局。
3. 危害社会:吸毒与犯罪如一对孪生兄弟,吸毒者为获取毒资往往置道德、法律于不顾,越轨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生命与社会治安。
新型毒品由于快速直接的神经大脑刺激,更容易导致焦虑躁狂、抑郁偏执、精神分裂等精神障碍,因此其成瘾性实际更强。新型毒品引发的即刻性冲动极容易导致无保护(不戴安全套)的异性乃至同性性行为,极大增加感染梅毒、艾滋病、肝炎及结核等传染病的风险。
三、如何预防青少年沾染新型毒品?
青少年由于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法律意识不强,加上新型毒品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强,很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引诱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许多年轻人为了寻求刺激把吸食新型毒品当做一种时尚。
青少年群体是吸食新型毒品的高危人群,俗话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是每个家庭和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为了保护青少年远离新型毒品,家长和老师们应做好宣传教育,预防青少年沾染新型毒品:
1. 积极掌握毒品知识:新型毒品不管怎么精心“打扮”,也掩盖不了它丑陋的本质,要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让青少年认识到新型毒品的危害;增强自制力,控制好奇心,绝不因为好奇以身试毒!绝不盲从产生“只尝试一次、以后不再吸食就不会上瘾”的想法,坚决不吸“第一口”;
2. 远离危险场所和吸毒的人:酒吧、歌舞厅、洗浴中心、游戏厅等娱乐场所,最容易成为毒贩子引诱吸毒的目标,青少年应少去这类娱乐场所,拒绝陌生人赠送的香烟、饮料和零食等。正确交友,坚决不与吸毒的人交朋友;
3. 不盲目追求“时髦”、“时尚”:摒弃“吸毒是时髦,是有钱人的标志”等错误观念,明辨是非,自觉抵制毒品的诱惑;
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面对挫折和压力,保持心理防线,不要颓废寻求刺激和低级趣味,选择正确的减压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让我们共同努力,遏制新型毒品狂飙!
远离毒品,身心健康,成就未来
参考文献:
[1]陈钰瑶,闫珂,宋鑫,等.青岛市新型毒品吸食者亲密伴侣暴力经历与高危性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4,30(12):1289-1293.DOI:10.13419/j.cnki.aids.2024.12.10.
[2]黄贵花,朱丽敏,宋鑫,等.青岛市新型毒品滥用男男性行为者HIV自检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3,27(05):581-586+592.DOI:10.16462/j.cnki.zhjbkz.2023.05.015.
[3]卢姗,李培龙,葛琳,等.青岛市男男性行为者中滥用新型毒品者的艾滋病相关性行为特征[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8,24(04):368-372.DOI:10.13419/j.cnki.aids.2018.04.14.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