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国家队”规范诊疗让晚期乳腺癌患者实现生存及生活质量“双提升”

近日,乳甲外科诊室里,45岁的程女士(化名)胸前平整的衣衫下,曾经溃烂的创口已悄然愈合。她不断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外科驻青岛医院专家刘鹏主任表达感谢:"我自己都要放弃了,感谢您没有放弃我!"

几个月前,程女士还深陷绝望。三年前那个被她忽视的乳房肿物,一年前自行服用的抗生素,仿佛都成了命运给予的警示,然而她却没有在意。当辗转来到青岛医院乳腺外科时,胸口的溃破和分泌物让她痛苦不堪。

经右乳组织穿刺活检+右腋窝淋巴结细针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提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并腋窝淋巴结转移癌。完善相关检查后提示有脊柱椎体转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外科驻青岛医院专家刘鹏确诊她患有乳腺癌(IV期)伴骨转移。因延迟就医,疾病进展迅速,属于晚期,已失去手术机会。程女士顿感陷入绝望,萌生了放弃的念想。

骨骼是恶性肿瘤最常见转移部位之一。虽然患者已经失去手术机会,却并不意味着“束手无策”。

"很多乳腺癌患者经过积极治疗,较好地控制了疾病进展。你要有信心,配合治疗,长期带瘤生存很有希望。"刘鹏主任用温暖而笃定的声音为程女士燃起了希望。

随后,刘鹏教授团队紧跟国际治疗共识,根据病理分子分型,制定个体化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方案。经过几个周期的治疗,程女士破溃的皮肤逐渐愈合,肿瘤明显缩小,骨转移灶也处于稳定控制中。

乳腺癌早期症状警惕这些“无声信号”

乳腺癌早期症状隐匿,但通过细致观察仍可发现以下关键信号:乳房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活动度差的无痛性肿块。皮肤改变:乳房皮肤凹陷(“酒窝征”)、橘皮样变、红肿或溃烂。乳头异常:乳头内陷、偏移、溢液(尤其血性或浆液性)。腋窝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以腋下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

乳腺自查“三步法”每月10分钟,远离乳腺癌适用人群:所有成年女性,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家族史、未婚未育等)更需检查。最佳时间:月经结束后7-10天(雌激素水平较低,乳腺组织松弛)。

看(对镜观察):双乳是否对称,皮肤有无凹陷、红肿、静脉曲张。乳头是否回缩、偏移或有异常分泌物。

触(卧位/站立位):用指腹(非指尖)以顺时针方向按压乳房各象限及腋窝,感受有无硬块或增厚区域。注意肿块特征: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质地坚硬需高度警惕。

挤(乳头检查):轻挤乳头观察是否有溢液,血性液体需立即就医。

高危人群早筛查、早干预以下人群建议每年接受乳腺超声+钼靶检查,必要时结合MRI或穿刺活检:

40岁以上女性,尤其绝经延迟(>55岁)或初潮较早(<12岁)。

有乳腺癌家族史(直系亲属患病风险增2-3倍)。

长期高脂饮食、肥胖、酗酒或接受过胸部放疗者。

曾患乳腺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等良性病变者。

规范治疗晚期乳腺癌也可实现长期生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乳腺外科专家提醒:乳腺癌已进入“慢病管理”时代,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超90%。即使晚期乳腺癌(如骨转移),通过精准分型治疗,综合运用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骨转移治疗等仍可显著延长生存期。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