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认识自然疫源性疾病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自然疫源性疾病即动物和人类都能够感染的疾病,这些疾病经常存在于某地区,是由于该地区具有该病的动物传染源、传播媒介及病原体在动物间传播的自然条件,当人类进入这种地区时可以被感染得病。这些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这些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常见的有鼠疫、登革热、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鲁氏菌病等。今天我们来认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是由一种“新布尼亚病毒”引起的,以蜱为传播媒介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俗称“蜱虫病”。

“发热伴”的主要表现

起病急,不明原因的高烧,重者可达40℃以上。全身不适、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发热伴”是怎样传播的?

垂钓、采摘、割草、狩猎等野外活动时易被蜱虫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直接接触感染病人的血液或血性分泌物也可引起感染。

“发热伴”如何预防

1.防蜱叮咬:户外游玩、劳作时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不要赤脚、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尽量穿浅色表面光滑的衣服且要经常检查,及时发现并清除附着在身上的蜱虫;裸露的皮肤可以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等;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喷洒。

2.清洁环境:保持居家、工作、宠物圈舍环境卫生,避免蜱虫滋生。若发现家中宠物有蜱寄生时可以用杀蜱的药剂进行药浴。

蜱虫叮咬后,要采取如下措施

1.蜱虫常附着在人体的头颈部、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等部位。人被蜱虫叮咬吸血时多无痛感,一旦发现蜱虫叮咬,不要用手生拉硬拽,如果咬伤不深,可以使用酒精棉球浸润皮肤上附着的蜱虫,待其松弛后,镊子轻轻向上取出。拔出过程务必垂直于皮肤向上,不要左右摇晃,避免口器残留,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如果咬伤比较深,那么需要去医院处理。务必让医生使用皮肤镜检查,观察虫体是否有残留。

2.被蜱虫叮咬或疫源地野外活动1-2周后,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要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诊治,并详细告知医生野外活动暴露史。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