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俗称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可治疗的慢性疾病。其表现为咳嗽、咳痰、活动后呼吸困难。最新的流行病学显示40岁以上的患者患病率在13.7%,然而慢阻肺的人群知晓率仅为1%,真正算得上“沉默的杀手”。已经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疾病。
呼吸功能锻炼可加强慢阻肺病人呼吸肌肌力和耐力,改善呼吸功能。
腹式呼吸法:
1.病人取立位,坐位或平卧位,两手分别放于前胸和上腹部。
2.用鼻缓慢吸气时,膈肌最大程度下降,腹肌松弛,腹部手感向上抬起,胸部手在原位不动,抑制胸廓运动。
3.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手感下降)帮助膈肌松弛,膈肌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增加呼气潮气量。
缩唇呼气法:
1.病人呼气时腹部内陷,胸部前倾,将口唇缩小(呈吹口哨样),尽量将气呼出。
2.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尽量深吸慢呼。
3.每分钟7—8次,每次10—20分钟,每天训练2次。
合理使用吸入药物可以延缓慢阻肺患者的疾病进展,吸入药物的主要注意事项主要包括:
1.准备装置
将吸入制剂按照说明书要求做好开盖、摇匀或者上药等准备工作。
2.呼气 轻轻的呼气直到不再有空气从肺中呼出。
3.吸入 用嘴包裹住吸嘴部位,深吸气的同时释放吸入药物。
4.屏气 尽量屏住呼吸,维持5-10秒钟。
5.漱口 吸入后,建议用水漱口并吐出。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