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户外走一走,“目”浴阳光防近视!

保证孩子的户外运动时间是一项非常关键的预防近视措施,在阳光下挥洒汗水,既符合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又能增强体质、预防近视发生。2023年8月30日国家疾控局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要求日间户外活动2小时和体育锻炼1小时,提出儿童青少年近视干预技术,采用三级预防策略落实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措施,以预防、降低、减缓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

一、导致孩子近视的因素有哪些?

1.遗传

近视超过600度以上的就有大概率遗传给自己的子女,高度近视属于隐性遗传。父母亲单方高度近视遗传概率偏低,如果双方都高度近视,遗传概率就接近百分之百。

2.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有些家长为了防止孩子哭闹,会让小孩长时间看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有的孩子上学之后,也有属于自己的手机。很多孩子在睡觉之前,躲在被窝里偷偷看手机。然而,长时间接触电子设备,会影响孩子的正常视力。

3.不正确的用眼习惯

用眼距离过近、用眼时间过长、照明光线太强或太弱、坐车及走路玩手机、睡眠不足等都会加重眼睛的负担,长期如此就可能引起近视。

二、保护视力的正确措施有哪些?

1.定期做好眼保健和视力检查

做好儿童眼病筛查和定期视力筛查,是早期发现眼病和视力异常的有效途径。根据山东省、青岛市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儿童出生后要定期做好眼保健和视力检查。

视力筛查要在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内(家庭访视)、满月、生后3、6、8、12月龄和1.5、2、2.5、3、4、5、6岁时与健康检查同时完成。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儿童还应加大监测的频次。如发现异常,筛查机构会告知家长到专业的诊治机构明确诊断,及时给予治疗。

2.合理使用视屏

家长应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3.避免不良用眼行为

引导孩子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

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与书本距离应约为一尺、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

4.晒太阳、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

研究发现,足量的户外活动每天不少于2小时,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参加户外活动,既能提高儿童机体抵抗力,对儿童视力发育也有着明显地促进作用。

适当多晒太阳,可以促使人体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同时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帮助钙的吸收,防止眼球前后径过长而导致近视。

5.保障充足的睡眠和营养

充足的睡眠是视力的保护因素。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发布《5 岁以下儿童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指南》中指出,建议儿童保证高质量睡眠,每天睡眠时间0~3个月婴儿为14~17h,4~11个月12~16h,1~2 岁11~14 h,3~4岁10~13 h。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使眼睛处于非疲劳状态。提供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营养膳食,如鱼类、水果、绿色蔬菜等。另外,还要限制甜食等糖类的摄入。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