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老张今年50岁,以养殖山羊为生。他每天照顾羊群的饲养和管理工作。然而,最近他开始感到腰痛和发热,同时感到非常乏力,这使他十分不安。老张之前没有任何既往病史,健康状况良好。

起初,老张并没有将这些症状与布鲁菌病联系起来。他以为自己只是身体疲劳,并没有过多在意。然而,当腰痛和发热症状变得越来越严重时,他决定去看医生。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培养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老张的血液中出现了布鲁菌这种细菌。医生最终确诊老张患有布鲁菌病。医生向老张解释,他很可能是通过与山羊接触而感染了这种细菌。布鲁菌可以通过感染者的体液,如尿液、乳汁和胎盘等途径传播给人类。

老张对此感到非常担忧。他明白若不加以治疗,该疾病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因为该病是由细菌引起的,医生为老张开了一种名为多西环素的抗生素,这种抗生素可以有效杀灭细菌。老张按医生的建议,每天按时服用药物,并在治疗期间保持充足的休息和饮食。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老张积极配合治疗,并采取了额外的预防措施,以避免再次感染。他增加了个人卫生的注意,比如勤洗手、戴手套处理羊群,并且避免与山羊的体液直接接触。此外,他还接受了兽医的指导,改进了羊圈的清洁和消毒措施。

在服用抗生素治疗几周后,老张的症状逐渐减轻,体温恢复正常,疲劳感也明显缓解。他深感庆幸自己及时发现病情并接受了专业的治疗。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布鲁菌病对患者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来控制和预防这种疾病的传播。

什么是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又称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这种病源主要存在于患病的牲畜及其制品中。布鲁氏菌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规定为乙类传染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

人患布鲁氏菌病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接触患病的牲畜及其制品而感染。这包括饲养、管理、屠宰家畜的人员,畜产品收购、运输及加工人员,畜牧兽医人员等。与患病家畜的密切接触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在畜牧业盛行的地区,疫情相对较为突出。

在城市居民中,直接接触家畜的机会相对较小,因此感染的机会也较少。然而,在靠近牧区的城镇,以及一些屠宰、加工和皮毛乳肉企业中,由于生产过程中的接触,工人或农民也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病。此外,食用未经严格灭菌的奶及奶制品,以及未烤熟的肉类也是感染的途径之一。

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表现

人患布鲁氏菌病后,表现出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包括:

发热: 布鲁氏菌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于各期病人。发热伴有寒战、关节肌肉酸痛、头痛、食欲减退以及大量出汗等症状。热型不一,变化多样。

多汗: 患者在急性期尤其会出现大量出汗,尤其是在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多汗可能导致虚脱,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乏力: 大多数患者都会感到乏力,其程度因人而异。有时被戏称为“懒汉病”,因为轻度乏力可能导致疲劳,难以缓解。

骨关节和肌肉疼痛: 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是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有些农民常因腰椎疼痛而就医。

淋巴结肿大: 多数情况下会发生肿大,有时化脓后形成瘘管,从脓汁中可以分离到布鲁氏菌。

肝脾肿大: 肿大的肝脾质地软或呈中等硬度,半数有压痛。

男性患者的睾丸、附睾肿胀: 急、慢性期均多见,可伴有疼痛。

女性患者的乳腺炎、输卵管炎、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等: 表现多样。

布鲁氏菌病的治疗和预后

人患布鲁氏菌病的病程长短不一,一般在3-12个月之间。多数患者只要治疗及时,措施得当,一般预后良好。个别患者未经治疗也可以治愈,但也有些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易由急性转为慢性,反复发作,迁延数年,甚至终生不愈,严重影响劳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布鲁氏菌病本身不易引起死亡。

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措施

针对养殖户的预防:

圈养家畜: 饲养家畜时要进行圈养,避免散放、串街、混放。

水源避开: 避免在水源附近饲养,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分离人畜: 家畜,无论是成畜还是幼畜,都不应放入室内饲养。

定期消毒: 饲养过牲畜的场所应定期进行消毒,特别是在牲畜流产时。

针对家庭的预防:

饮食卫生: 注意食物、饮水的卫生,不吃不清洁的食物,肉类及奶制品要充分加热。

用具清洁: 家庭用具要注意生熟分开,尤其是刀具要进行消毒,避免污染其他餐具。

手卫生: 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特别是在接触家畜或其制品后要及时清洗手部。

防止经皮肤黏膜感染:

个人防护: 在接羔助产和处理流产胎儿、死羔等工作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包括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工作场所清洁: 对于剪毛、收购、保管、搬运和加工皮毛的人员,工作场所应及时清扫,消毒。

布鲁氏菌病虽然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我们能够有效地减少感染风险,保障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定期的检查、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避免接触患病家畜等措施都是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有效手段。希望通过更多的科普,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增强防范意识,共同为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