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1、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品安全法》 (2015):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通俗来说,就是“吃”出来的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2、食源性疾病主要有哪些?
(1)按照病因分类
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感染性食源性疾病: 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以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为主的食源性疾病。
中毒性食源性疾病: 生物性毒素、有毒化学物质等毒物引起,以组织器官相关功能损伤或代谢障碍为主的食源性疾病。
(2)根据致病因子来分类的话,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细菌性:非伤寒沙门氏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肉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胞杆菌…
病毒性:诺如病毒…
寄生虫性:吸虫、旋毛虫、线虫、绦虫…
化学性:农药、亚硝酸盐、瘦肉精、甲醇、杀鼠剂中毒…
有毒动植物性:菜豆、发芽马铃薯、乌头、贝类毒素、河鲀鱼、组胺…
真菌性:毒蘑菇、霉变甘蔗、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3、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生活中要养成 “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的良好习惯,把好病从口入关,主要注意以下方面:
(1)做好手卫生,勤洗手。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防止病菌经手入口。
(2)不喝生水。喝开水,不使用不干净的水漱口、刷牙、洗餐具等。
(3)不吃生冷食物。食品在食用前要烧熟、煮透,尤其是贝壳、甲壳类等海产品;尽量不食用隔夜食物,食用前一定要彻底加热。
(4)加工凉拌菜时要生熟分开。要用专用的熟食砧板、刀具和专用盛放容器,避免交叉污染。
(5)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以防农药残留。瓜果蔬菜食用前,先用清水浸泡,然后多次冲洗,要特别注意根部等部位的清洗,葡萄、草莓等水果在冲洗的过程中,用手轻轻地洗刷表面。
(6)选择正规餐厅就餐。外出就餐时不要在卫生条件差的路边摊或餐馆进餐,不购买无证、无照商贩的食品;尽量选择卫生条件好、具备卫生许可证的正规餐厅,使用公筷公勺,尽量少吃凉拌菜和肉类烧烤食物。
(7)做好灭蝇、灭蟑螂工作。家中发现苍蝇、蟑螂要及时消灭,做到环境整洁,不乱丢垃圾,防止病媒生物传播病菌。
(8)及时就医。一旦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如身边有腹泻、呕吐患者,要注意做好患者粪便、呕吐物的消毒处理,避免造成水源和食物污染。
4、除了上面这些,还有没有别的需要注意的?
还有需要关注的是有毒动植物,像河豚鱼和毒蘑菇这种含有天然毒素,这两种虽然发病的几率较小,但致命性很高,要特别注意!
河豚鱼
国家对河豚鱼的养殖、加工、销售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广大市民一定要从合法渠道购买河豚鱼及其产品。若因不慎误食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河豚鱼而出现相关症状的,赶紧前往医院救治。河豚毒素是神经毒素,毒性极强,摄入几毫克便能致死,普通烹饪无法清除毒素。河豚鱼肉本身无毒,其内脏特别是肝脏和卵巢毒素含量最高,且春季毒性最强,所以春季最易发生中毒。“中毒初期的半个小时到几个小时内,患者会出现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继而口唇、面部、手脚等部位麻木,随后逐渐发生全身肌肉无力,此时可能会睁不开眼睛、四肢无力,严重者甚至出现呼吸肌无力和中枢神经系统麻痹,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此外,除了河豚,也有部分深海鱼的体内也藏着神经毒素。遇到不认识的海鲜鱼类,不要随意食用。
毒蘑菇
再就是毒蘑菇,我们青岛市每年都有毒蘑菇中毒的案例,轻则恶心呕吐,重则导致死亡,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蘑菇中毒的平均致死率超过20%。不要相信网上的毒蘑菇鉴别办法,有的说颜色鲜艳的不能吃,颜色不起眼的可以吃。,这些都是片面的认知,许多毒蘑菇与食用蘑菇形态相近,普通市民对于毒蘑菇并不具备鉴别能力,网络流传的“红伞伞,白杆杆,吃完躺板板”,这也是劝大家不要轻易尝试,否则会有失去生命的危险。对于预防毒蘑菇中毒,最佳方案就是“三不”原则,不买、不采、不食野生蘑菇。如果在进食后出现不适感,要抓紧第一时间就医,最好能带上蘑菇样本或照片,帮助医生进一步鉴别找到病因,并开展对症救治。
5、双节在即,饮食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1) 规律进食 定时定量
遵循“三四三”的原则,早餐、中餐、晚餐的食用量占比分别是30%、40%和30%。吃饭时间尽量和平时一样,保持原有的规律。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推出不同人群的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简单概括:食物多样 荤素搭配 适量运动
食物要多样,荤素搭配、粗细搭配。
每天吃12种食物。每周不少于25种。
每顿饭要以谷类为主,吃主食,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
适量摄入奶制品和豆制品。建议每天喝300mL鲜奶。
鱼、禽、蛋和瘦肉的摄入要适量,优先选择鱼和禽肉。
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每天活动不少于6000步。
(3)今年9月份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今年活动的宣传主题是“三减三健,从我做起”,其中“三减”就是减盐、减油、减糖。
过多的油、盐、糖摄入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糖这“三高”等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节假日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就餐,,现在很多餐馆包括外卖,为了增加饭菜的口味,不管是热菜还是凉拌,不管是煎炒还是烹炸,主打就是高油高盐高糖,这会在不知不觉的美味背后,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养成口味清淡的饮食习惯,正常成年人每人每天烹调油用量在25-30克,盐不要超过5克,添加糖不要超过25克。
多喝水、喝足水,充足的水分是健康的基础和保证,喝水要以白开水为主,也可以喝淡茶,不喝或少喝饮料,特别是含糖饮料。少量多次喝,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每次喝1-2杯。成年人一般7杯—8杯,大约1500—1700毫升。
节假日大家心情放松,亲朋好友会趁机小聚一番,在这特别提醒:控制饮酒!
建议最好不喝酒,如果要喝的话,要控制饮酒量。
如果非要喝酒,推荐成年男性一天酒精量不超过25克,这25克酒精如果换算成啤酒就是大约750毫升,葡萄酒就是大约250毫升,如果是高度酒也就一两左右。女性应该喝得更少,只有15克的酒精量。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