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如何预防春季校园里的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早春时节,万物复苏。虽然天气转暖,但是气温变化不定,仍然是病毒活跃的时期。春季仍然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由于传染性强,很容易在学校这样的儿童密集场所进行流行和传播。所以预防措施很重要,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戴口罩:感冒流行期间尽量戴医用外科医用口罩。减少95%飞沫和35%气溶胶。

2)注意卫生:在要注意勤洗手,及时进行手消毒,避免随地吐痰,勤开窗通风、勤洗晒衣物、被褥等,注意六步洗手法。

3)增强免疫力: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平时注意适当运动、多晒太阳!

4)减少接触:感染高峰期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不要近距离地咳嗽、打喷嚏、谈笑等,以免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染;

5)积极治疗: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应尽快治疗,以免对别人造成传染;

6)其他: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保持规律生活,尽量避免熬夜,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降低呼吸道传染病感染概率。

2、病毒性胃肠炎:病毒性胃肠炎俗称胃肠型感冒。是儿童时期非常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一般在冬季和早春时节流行。常见的病毒主要有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

潜伏期为1~3天,6月-2岁龄患儿症状较重,大龄儿童或成人多为轻型。

症状特点:莫名出现呕吐,呕吐频繁,腹泻不严重,腹痛明显。2岁以下婴幼儿容易出现脱水、精神差。少数患儿可有发热。

病毒性胃肠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呕吐与发热持续2天左右消失,此期间病毒排泄量最大,要注意及时清理排泄物。多数患者腹泻持续3~5天,总病程约1周。

主要的预防措施有:1)流行期间少去人流密集的地方,如商场、游乐场、饭店等娱乐场所。

3、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好发于婴幼儿。通过粪口途径、空气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临床表现:发热,咽痛,皮疹(分布于手、足、臀、膝丘疹、疱疹,自愈,不留痂)。

预后: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例有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极个别危重病人死亡。

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需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的预防:目前手足口病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但也无需过分担心,如无合并症,预后一般良好, 多在一周左右痊愈。曾经感染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2)患儿勿接触其他儿童。

3)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4)轻症患儿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5)托幼单位每日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

6)可以提前注射手足口病疫苗,减少患病几率。

4、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易在学龄期儿童中间流行。传染源主要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可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患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

预防措施:

1)隔离传染源:隔离患者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 在集体儿童机构接触者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通风,室内空气新鲜。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场所消毒。病人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

3)日常护理: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自动免疫:用腺腮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