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疟原虫,与人类纠缠了上万年,它能使一代帝王康熙痛苦万状,它曾让抗日名将李云龙病卧沙场。有的寄生虫寄生在人的小肠,有的寄生在皮肤,疟原虫够狠,寄生在人的肝细胞和红细胞里,悠然的生活。

疟原虫种类繁多,约130余种,能寄生在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动物体内。寄生于人类的疟原虫主要有4种,包括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依次引起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全球约40%的疟疾感染由间日疟原虫所致,每年90%以上的疟疾死亡病例由恶性疟原虫感染导致。

间日疟。潜伏期根据感染的间日疟原虫株的不同,潜伏期长短不一,可分为3种类型:I型潜伏期为12~30天,以溪桑株为代表,在急性发作控制后有频繁复发,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如东南亚诸国。Ⅱ型潜伏期为12~30天,以朝鲜株和伊丽莎白株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在急性发作控制后无频繁复发。Ⅲ型潜伏期长,为6~9个月,以北欧株为代表,散在分布于寒带地区,在经过较长的潜隐期后可再次复发。发作周期  间日疟的发作周期一般为48小时,初次发作的患者仅感轻微发冷,发热不明显,但之后的发作可出现寒战、高热等典型症状。发作多见于中午前后,夜间发作者少。经规范治疗,预后颇佳。整个病程中,由于间日疟原虫虫株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一些患者会频繁复发,但复发的病情一般较轻,发作持续的时间也较短。

恶性疟。潜伏期9~14天,平均约12天。发作初期常见发冷,寒战可不明显。发热时间较长,皮肤干燥、潮红,结膜充血,酷似重症流行性感冒。主要分布在热带非洲和南美洲。发作时出汗常见,但不规律:发热不明显或低热时,出汗往往呈持续性;发热呈周期性时,出汗较多;高热患者出汗反而不明显。

发作周期一般为36~48小时。由于恶性疟原虫红细胞内期发育不同步,发作周期不如其他三种疟疾有规律。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期的发育、增殖比较迅速,红细胞感染率高,破坏也严重,这是患者在短期内出现中毒症状和贫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多次反复感染的流行区居民或经规范治疗的无免疫力患者,预后较好。婴幼儿或无免疫力的人群,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易发展成重症疟疾,甚至脑型疟而死亡。

卵形疟。主要流行于西非,我国海南、云南曾有个别病例报道。卵形疟原虫的发作周期和临床表现与间日疟原虫相似。潜伏期为12~30天。多数在下午5点以后或晚上发作。症状较轻,无明显寒战,发作次数一般在6次以内。常见无症状的带虫者,半数以上病例一开始就呈典型的间日热型,热度较低。远期复发少,易自愈。

三日疟。三日疟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局部地区,我国海南、云南曾有个别病例报道。潜伏期一般为18~40天,平均28天。发作周期为72小时,三日疟每隔三日发作一次,发作前3~4天有疲倦、肌肉关节酸痛、寒冷感及头痛,发作多在午后,持续4~6小时。脾大、贫血情况较轻,但复发率高,且常有蛋白尿,尤其儿童感染,可形成疟疾肾病。三日疟易混合感染,病情重者很难自愈。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