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就地过年?专家来支招,疫情防控心理疏导20问

1、今年春节,青岛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呼吁春节期间尽量“就地过年”,我已经连续两年没回老家过年了,父母很焦虑,怎么安抚他们?

答:“就地过年”并非排斥亲情与团圆,“线上拜年、见屏如面”也是一种时尚。父母的焦虑都与我们子女有关,担心子女独自在外过不好年,担心孩子的身体健康等,这就是“心连心”。所以,请给自己的父母送去两颗“定心丸”吧。第一,报平安:多和父母通电话或是视频,报平安,拉家常,对父母来说比吃补品还有用,正所谓“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报平安’”。第二,有事做:可以让父母在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看电视、种花草、听音乐修身养心,分散一些注意力可以更轻松。

2、又到过年期间,出现新冠肺炎新病例后,家里年夜饭也吃不成了,也不能出门,我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怎么办?

答:疫情的确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但是换个角度而言,疫情也让我们改变了以往的一些不良习惯,比如现在抽烟、随地吐痰的人少了,大家养成了带口罩、勤洗手的习惯,呼吸道、胃肠道疾病也明显减少了,各种聚会减少后暴饮暴食、酩酊大醉的人也少了......

疫情防控形势下,的确限制了和朋友、家人之间物理距离的亲近。但“隔离病毒不隔离爱”,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们可以探索更多沟通和交流方式,比如在网上同样可以聚会,还会带来不一样的体验。疫情也让家人之间更多地嘘寒问暖,相互关心,有更多的话题,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所以,看见了吗?所有事我们要一分为二去看待。当然,如果情绪持续低迷,难以摆脱,建议寻求专业的支持和帮助。

3、作为一名基层网格员,个别群众不理解、不配合工作,我好委屈,还有点愤怒,我该怎么调整?

答:不应刻意压抑这些情绪,允许自己有委屈或愤怒的负面情绪,找到合适的途径表达这些复杂的感受。

你已经做的很好了,绝大多数群众都心怀感激,明白你们的辛苦,感恩你的付出。你没有办法照顾到所有人,疫情的蔓延、病人的增多不是你的错。

个别群众不理解、不配合工作,甚至指责抱怨,表面上是对外界的不满,实际是对自己内心无力感和无助感的掩盖,并不是你做的不好,而是群众没办法处理这份情绪。

面对这样的群众,你可以试试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中的技巧,先观察、倾听,体会群众的感受、需要和请求,给群众以反馈、解释和建议。

4、疫情波动,眼看着就要高考了,万一再开不了学,可能又要上网课了,如果考不好我该怎么办?

答:由于疫情防护的需要,学业也像许多社会生活一样受到影响。首先要改变对压力的看法,当网络学习让你感到压力满满时,可以尝试去发现这件事比较积极的另一面,比如,与老师、同学们一起上网学习,相比自己一个人肯定增添了很多乐趣。其次,调节压力会带来负面情绪,可以劳逸结合,闲暇时间打打游戏、听听音乐。第三,向周围的人寻求支持,把你的感受告诉老师、家长或好友,了解他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向他们寻求帮助和支持。第四,规律作息、开窗通风、适度运动、营养均衡、睡眠充足,都有助于改善不良情绪。总之,有了前一次的上网课经历,相信大家一定能够与之和谐共处。

5、我的孩子现在有可能又要面临“悠长寒假”了,去年好不容易调整过来,今年成绩又要下滑了,好担心。

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环境下,“悠长寒假”的到来为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减少人员流动提供部分保障。作为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适应“悠长寒假”带来的生活变化。家长们可以提前与孩子一起规划寒假的学习和生活计划,力求学有所得、劳逸结合,要知道充分的规划会有效缓解孩子和家长的双方焦虑和压力。此外,可以想想之前学习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尤其需要从心理到实操建立对线上课程的适应。我们常说,有备无患,相信大家一定能调整好,适应好。

6、作为采样、检测人员的我,每天面对重复的工作和人群让我焦虑和厌烦,有什么办法缓解?

答:核酸采样与检测人员为广大市民筑起了一道健康屏障,紧张忙碌的重复工作会让人感到十分的身心疲惫,你们辛苦了!如果每天的工作让您感到焦虑和厌烦,可以采用呼吸放松法或渐进式肌肉放松法等适宜的放松技术来帮助调节身心。需要保护好自己的情绪,充分表达,保证充足的饮食和睡眠,适量运动。如果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焦虑,难以调整时,应及时申请调整工作岗位,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7、目前青岛出现新病例,作为社区工作者的我很担心又出现和以前一样的情况,怎么办?

答:您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又不必过度紧张。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家及各级政府已建立起积极应对疫情的方案,尤其在建立疫情常态化管理方面拥有优质资源。同时,青岛作为一个开放、现代、时尚、活力的国际化城市,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上,一直拥有丰富的经验。所以,请用信心、爱心和安心来积极面对疫情的常态化,做好自身的管理,同时做好社区的防控建设。

8、作为一名精神障碍患者,疫情会不会对我的疾病产生影响?

答:突发的疫情,对所有人而言都是一种应激。在此情形下,原本稳定的病情可能出现波动,甚至复发;原本不稳定的病情也可能加重。这是,遵医嘱规律服药至关重要,不必惊慌。记得为自己设置定时服药提醒。当闹钟响起时,请按时服药。

同时,需要做好心理调适,减少疫情对疾病的影响:1.将自己的担心表达出来;2.减少对疫情的过度担心;3.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上去;4.如果需要,请拨打心理援助热线电话。

9、我患有精神障碍,哪些状况表明是波动,那些迹象表明是复发呢?

答:疫情之下精神障碍确实可能出现波动或复发。如果仅仅出现烦躁、担心、焦虑、失眠,症状比较轻,持续时间比较短,则考虑病情波动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时间超过两周,而症状在逐渐加重,或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精神症状,如难以理解的言行、幻觉、妄想、冲动、攻击或自伤自杀的行为是,要考虑精神疾病复发的情况,此时需要及时就诊。

10、当下,作为医务工作者,每天工作接触太多患者,总是觉得自己消毒做得还不够,怎么办?

答:要接纳自己的情绪。医务人员也是普通人,还是高风险暴露人群。在现今的情况下出现紧张、害怕、恐惧的心理反应都是合理的。也正因为这些恐惧和害怕,才会让我们保持警惕,更好地科学防护,保护好自己和家人:要定期做体温和核酸检测,如有不适,及时就医;注意劳逸结合,关键岗位轮休;可以做一些放松活动,比如听音乐,深呼吸,肌肉放松训练、冥想训练,让心态慢慢平稳下来,减少一些担心。

11、作为医护工作者,如何安慰因为疫情而紧张的普通患者?

答:首先,医务工作者首先要保持自己专业的形象,有足够的疫情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让患者产生信任感。其次,医务人员在患者面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即使在紧急情况下也要保持镇定,态度温和,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从中找到切入点,以专业的知识消除患者的顾虑,要多给予支持和鼓励,进行正面的引导,必要时指导患者做一些放松训练。最后,如果发现焦虑抑郁严重的患者,应及时建议其到专科医院就诊。

12、我是一名医务人员,因为我的原因,家人需要居家隔离,我有点自责,该怎么办?

答:抱抱!再跟您说一句,您辛苦了!疫情之下承担风险工作的同时,还要承受自责和内疚的情绪,真的很不容易。您有自责、内疚、无力这些感受是值得理解的,它们可能不会一下子消失,但同时,请坚定地告诉自己和家人,作为医务人员,是有能力保护和陪伴家人的。更用心的照顾自己、和家人多沟通,都是让彼此安心、给彼此支持的有效方法。接纳自己偶尔出现的不良情绪并积极调适,正常作息,规律生活,和家人一起积极应对隔离期间的生活。

13、现在我一听见青岛有新发新冠肺炎病例,就非常紧张,晚上睡不着,白天也坐立不安,怎么办?

答:对待疫情保持一定的紧张和重视是需要的,但是不必过度。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家及各级政府对疫情的防控,以及病例的救治都有非常完备的方案。而且,我们已经认识到,新冠肺炎其实并不那么可怕,经过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是可以痊愈的。所以,请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做好个人防护,坦然面对,如有必要可以寻求专业支持和帮助。

14、我朋友在居家隔离,情绪很不好,我该怎么安慰她?

答:几条小建议送给大家。首先,居家隔离期间,的确可能会出现因不确定感而带来的情绪反应,比如焦虑或抑郁。其次,我们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多和朋友聊聊大家的兴趣爱好,如果发现适合自己的不妨尝试做做。第三,如果焦虑明显,也可以一起做做放松练习。感到焦虑时可以每天做1次,每次约5分钟:首先找一个舒适的位置静坐,然后闭上眼睛然后用鼻子来吸气,用嘴巴呼气,缓慢吸气呼气,默数“一二三四五”,数到“5”的时候缓慢呼气,这样从头到脚渐次放松你的全身肌肉,一个循环下来以后再重复,这样重复五六次。

15、为什么音乐听了,运动也做了,还是不能缓解我的紧张和压力?

答:要达到缓解紧张和压力,音乐要这样听——选一首最喜欢的,反复专注地听,一定要专注!先听细节,熟悉后,听的同时去关注你的内心的感受,之后再去觉察你身体的变化,如果能达到余音绕梁,效果就出来了。

运动要这样做——在身体能适应的范围尽可能剧烈的运动,时间为30~40分钟/次,强度为出汗,频度为3~4次/周。

16、还有其他缓解紧张的方法吗?

答:你可以试一试:1.把担心或紧张的事情说出来或写下来;2.专注地做你感兴趣的事情。3.空闲时发呆或做做“白日梦”;4.打开你的视、听、嗅、味、触觉去“神游”一趟。

17、好烦躁啊,想睡又睡不着怎么办?

答:1.睡前2小时拒绝所有电子产品;2.睡前看枯燥乏味的书籍;3.一定要有睡意才上床,否则继续第2步;4.如果中途睡醒,让自己平静地躺在床上休息,不要刻意去想事情,更不要强迫自己再次入睡;5.早上定时起床;6.中午尽量不午睡。

18、前段时间我已经打了疫苗,但是听说打过疫苗也没有用吗?我好焦虑。

答:根据当前所公布的临床试验数据来看,中国疫苗的整体保护力高达79.34%,疫苗的抗体阳转率为99.52%。这意味着在接种两针疫苗的人中,有99.52%的受试者产生了中和抗体。但产生中和抗体不代表疫苗就能起到保护作用,还需要抗体达到有效的浓度,且个体差异不同保护力度也会所不同。但基于疫苗的保护效力越高,有利于更快更高效地实现群体免疫。因此相对比不打疫苗人群,虽不是完全免疫,打了疫苗的人群对新冠病毒的抵抗力会更高。2020年的经验告诉了我们疫情期间自身防护的重要性。与其焦虑和紧张,不如依旧认真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等自身防护,正所谓“防胜于治”。

19、如果新冠疫情一直此彼起伏,除了担心害怕,我们普通的生活节奏都被打乱了,何时是个头啊?

答:持续的高压之下,我们很容易出现各种负性情绪。随着焦虑和恐惧的增加,情绪的起伏会影响生活节奏,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感。这时候不应仅把目光放在困难上,而需更多地去关注积极的方面:我国已经有了丰富的抗疫经验,在疫情的影响下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一些改变,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很好地适应了这些变化;目前新冠疫苗已经逐步开始在国内开始接种,未来我们应对新冠病毒会有更好的措施。请记住,积极调整心态,保持平常心,困难总会过去,生活依旧持续。

20、疫情常态化下,我们应该怎么更好地适应明天?

答:经过数千年的生生不息,人类本就拥有了很强的适应性,这一点毋庸置疑。即使没有新冠疫情,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各种压力,比如环境污染、其他流行性疾病等,但人们依旧可以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享受日常的喜怒哀乐。疫情常态化下,更需要我们的心情也保持放松的常态化,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节奏。

我们可以回顾去年疫情时期生活的变化,结合目前的情况重新调整自己的防护措施、生活和工作计划;也可以和家人朋友聊一聊缓解一下内心的焦虑,交换一下接下来的日常安排。请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尽力保持生活和工作秩序,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才能更好地适应明天。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