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在中药大家族中存在许多共性与不同。

【导语1】诸花皆升,旋复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

中药药性理论是我国历代医家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药性是指药物的药效和性能,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

把药物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热律的理论称为药性理论,包括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解析】多数花类中药材有着升浮的性质,能升提举陷、上行发散,用于治疗病势向下向内的病证,旋复花与其他花类中药材不同,药性属沉降。多数种子类中药材药性属沉降,能下行泻利、下降平逆,苍耳子与其他种子类中药材不同,有着升浮的性质,用于治疗病势向上向外的病证。可见同类中药材有着一定的共性,也会有特例存在。

【导语2】麻黄,茎发汗,根止汗

【解析】中药饮片麻黄的用药部位是干燥草质茎,有着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而植物麻黄的根和根茎,也就是中药饮片麻黄根,它的作用与麻黄完全相反,能够固表止汗,用于自汗、盗汗。可见,同一药用植物上的不同部位,它们的作用可能相似,可能不同,也可能完全相反,所以在选用中药材是要确切了解不同部位的药性和功效,不可想当然。

【导语3】藤茎类中药材,大多可以祛风通络。

【解析】

首乌藤(夜交藤):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鸡血藤: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

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导语4】以“子”明目,以“仁”润肠。

【解析】中药材名字中带“子”的部分有明目功效,名字中带“仁”的大多可以润肠通便。

车前子: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沙苑子: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养肝明目。

苦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

郁李仁:润肠通便,下气利水。

不同中药材的药性和功效有的具有一定的共性,也有的互相不同,在学习了解时应注意区分,使用时需有医师指导。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