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捉“谣”记 | 手机和电脑壁纸换成绿色,能预防视疲劳?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寿命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也随之加重,老年健康问题被广泛关注和重视,尤其是普遍存在于老年慢性病人群中的共病现象,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隐患。
一、什么是老年人共病?
“一身多病”是老年人患病的一大特点,又被称为“老年人共病”,是指一位老年人同时患有2种或2种以上的慢性病,简称共病或多病共存。共病不但包括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还包括老年综合征。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免疫功能低下、代谢平衡被破坏、认知功能下降以及出现肢体活动障碍等,一体多病十分常见,甚至一个脏器就同时存在几种病变。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为共病高发人群。此外,女性、社会经济支持较差及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群共病的发病率更高。
慢性病指病程持续1年以上,需接受持续治疗或影响日常生活功能的疾病。不仅包括老年人常见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焦虑、抑郁等,还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白内障等随年龄发病率增加的特有慢性疾病、老年综合征以及其他的问题如跌倒、衰弱、睡眠障碍、营养不良、尿失禁、谵妄以及药物成瘾等。
二、老年人共病有哪些危害
共病现象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隐患,那么会对老年人带来哪些不良影响或危害呢?
1、影响老年人群健康及生活质量。患共病的老年人会表现出全身组织和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和老化,造成其生活质量相对偏低。
2、增加老年患者住院率和死亡风险。慢病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主要原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88.5%,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
3、使医疗决策变得复杂、困难。共病之间可互不关联,也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在现有专科诊治模式下,共病老年人往往要去多个专科就诊,造成多重用药,药物与药物之间、药物与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佳及不良反应出现等问题。
三、老年人共病如何管理
1、误区:共病管理是多个专科疾病治疗的单纯叠加
老年人共病管理绝不是简单的专科疾病诊治的叠加,而必须由多学科综合评估、整合管理,制订个体化干预方案。共病面前也应评估疾病的轻重缓急,权衡利弊,考虑治疗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尽量简化治疗方案,减少用药种类及数量,以改善老年人功能状态与提高生活质量为最终目的。
2、做好共病自我管理
对于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 切不可“把吃药当吃饭”,也不可自行加药、减药、停药。
家属也需定时检查老年人的用药情况,帮助老年人准备好药盒及备忘卡,将每天要吃的量分开包装好,注明日期与服药时间,时常提醒老年人不要轻信民间“偏方”“秘方”,不要凭自己的经验自我药疗。
学会做好共病自我管理,在专业医务人员及家属的协助下,自己承担起主要的预防和保健任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一定的疾病防治技能来提高生活质量, 积极乐观地面对慢性病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的影响,延长健康寿命。
3、选择合适的就诊科室
如果老年人仅患有一种疾病或近期因某一种疾病急性加重需要紧急救治,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等,应当到专科就诊。
而对于一位长年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建议到全科医学科就诊。这样可以免除辗转到多个专科就诊的麻烦,还能够避免多重用药和过度治疗的问题。同时,全科医学科可利用科室优势,从躯体、认知、心理、社会环境等多维度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评估,以明确干预和治疗的目标,多学科团队整合管理模式可针对老年人的具体问题进行充分的探讨及交流,帮助其制订风险相对最小、获益相对最大且便于实施的共病管理方案。我们建议老年共病患者最好有比较固定的医生,这样更有利于共病的连续性管理。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