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流感进入高发期,如何预防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感染后发病多为轻型患者,症状与普通感冒极为相似。但流感的症状通常较普通感冒更重。

流感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密集场所易发生暴发疫情。每年季节性流感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

流感的症状是临床常规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据,但由于缺乏特异性,易与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流感确诊有赖于实验室诊断,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抗原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因此常用的非药物干预措施(NPIs)适用于流感,包括停课等校园措施,以及佩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通风清洁等个人防护措施。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因此各地每年流感流行季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以及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均可能不同。

为保证受种者在整个流感流行季获得有效的免疫保护,建议最好在九、十月份接种流感疫苗,一般在十月底前完成。如果没有及时接种,在整个流感季节内都可以接种疫苗。

目前,流感疫苗在我国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公民知情、自愿接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1](以下简称《指南》)建议所有≥6月龄,无接种禁忌的人群接种流感疫苗。

建议优先接种人群:

①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②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③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

④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⑤孕妇(建议接种人员在查阅和遵守疫苗明书基础上,做好充分沟通后进行);

⑥6至59月龄儿童;

⑦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⑧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流感病毒容易变异,每年流行的毒株可能会有不同,每年的疫苗组分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另外,接种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一般可持续6-8个月,且保护效果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所以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才能最大程度获得有效的保护。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