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气温升高,谨防犬咬伤!

随着气温逐步升高,小猫小狗也进入发情期和换毛期,它们更容易躁动、攻击性增强,平时看似温顺的动物,这个时候也可能“翻脸不认主”。此外,天气转暖,人们衣着逐渐单薄,猫犬伤人也进入高发期。被小猫小狗抓伤导致的伤口危险性极高,可能会引发凶险的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主要经由患病动物咬伤或舔舐伤口等而感染,患者往往出现狂躁、恐水、怕风等临床特征。狂犬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一种乙类传染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100%。

及时、科学、规范地进行暴露后预防处置是预防狂犬病最有效的手段。被狗、猫等宠物咬伤、抓伤,或伤口沾染狗、猫等宠物的唾液后,应及时彻底冲洗伤口,尽快前往附近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进行规范清创处置、接种狂犬病疫苗,严重者要同时合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以下知识点请收藏:1. 狂犬病的主要风险动物狗、猫、蝙蝠及部分野生食肉的哺乳动物如狐狸、狼、獾、浣熊等。2. 人感染狂犬病后的潜伏期一般为5天到数年,大部分病例为2-3个月,极少数超过1年。3.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目前世界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狂犬病一旦发病,病死率接近100%。4. 根据动物致伤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狂犬病的暴露可分为3级。Ⅰ级:接触或者喂饲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舐。Ⅱ级: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Ⅲ级: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舐,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或者组织污染,或者直接接触蝙蝠。5. 禽类、鱼类、昆虫、蜥蜴和龟等非哺乳类动物不会感染和传播狂犬病,因此被这些动物咬伤后不需要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可以不接种狂犬病疫苗。6.狂犬病病死率几乎100%,暴露后的疫苗接种无禁忌症。接种后少数人可能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7. 狂犬病暴露后,应按时完成狂犬病疫苗全程规范接种。应尽量使用同一品牌疫苗完成全程接种。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应继续按照原有免疫程序完成剩余剂次的接种;全程接种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加强接种;全程接种后3个月及以上再次暴露者,应于0、3天各加强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