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居民手卫生知识科普指南

一、手卫生重要性

手卫生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关键环节。我们的双手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环境和物品,很容易沾染细菌和病毒。通过正确的手卫生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去除手上的病原微生物,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二、何时需要手卫生

在准备食物之前、之中和之后。

吃饭前和上厕所后。

接触病人或伤口前后。

接触公共物品或设施后,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

打喷嚏、咳嗽或擤鼻涕后。

处理垃圾、接触动物或动物粪便后。

更换婴儿尿布或处理被污染的物品后。

三、如何进行手卫生

使用流动水和肥皂:用流动水湿润双手,取适量肥皂搓揉双手至少20秒,确保手心、手背、指缝、指尖和手腕都得到充分清洁,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使用免洗手消毒液:在无法用水洗手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含有至少60%酒精的免洗手消毒液。取适量消毒液于掌心,双手互搓至干。

四、手卫生常识技巧

洗手时间要足够:至少搓揉20秒,确保双手得到充分清洁。

注意清洁指甲缝:指甲缝是细菌容易滋生的地方,洗手时要特别注意清洁。

擦干双手:洗手后要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防止细菌再次滋生。

避免触摸脸部:洗手后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以降低感染风险。

定期修剪指甲:长指甲容易藏污纳垢,定期修剪有助于保持手部清洁。

通过遵循以上手卫生知识,我们可以为自己和家人筑起一道健康防线,共同抵御疾病的侵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吧!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