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在日常生活中,驾驶是一项需要高度注意力和反应能力的活动。随着酒驾查处和处罚力度的加大,如今“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然而,许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一些常见的药物可能会影响我们的驾驶能力,造成所谓的“药驾”。“药驾”(driving under the inference of drugs,DUID)是指驾驶人服用某些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依然驾车出行的行为。
目前“药驾”的案例也在逐年增加,新闻报道也很多,比如:某日,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接到报警称,某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接警后,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只见一辆白色轿车倾斜停在马路中央的隔离花坛上,该车车头、前保险杠及引擎盖受损。所幸驾驶员系了安全带,事故并未造成人员受伤。经查,该车驾驶员,感觉身体不舒服,有些感冒症状,便吃了一颗随身携带的感冒药。聚会结束后,他驾车回家路上,感到十分困倦,恍惚之际,没有控制好方向盘,驾车撞上了道路中央的隔离花坛。类似这种危险行驶的案例还有很多。
本文将科普药物从那些方面影响到驾驶行为,在提高大众的认知的同时,还要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药驾行为的发生。
带您了解药物通过那些方面影响驾驶能力以及对应的药物有什么:
1、药物可引起嗜睡: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嗜睡从而影响驾驶能力:
比如:抗过敏药(氯苯那敏等)、复方抗感冒药(含有抗过敏药物成分)、镇静催眠药(地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佐匹克隆、唑吡坦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此类药物偶见嗜睡的不良反应)
2、药物可引起眩晕或幻觉:某些药物可能引起眩晕或幻觉从而影响驾驶能力,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比如:镇咳药(右美沙芬可引起眩晕、喷托维林服药后可出现头晕麻木等)、解热镇痛药(双氯芬酸钠服药后可出现眩晕)、抗病毒药(金刚烷胺可刺激大脑与神经有关的多巴胺受体,出现幻觉,眩晕等不良反应)
3、药物可引起视物模糊或辨色困难:某些药物可能引起视觉障碍从而影响驾驶能力。
比如:解胃肠道痉挛药(东莨菪碱可扩瞳、阿托品可使睫状调节麻痹,导致驾驶员视物模糊)、扩张血管药(双氢麦角碱、硝酸甘油有视力模糊的不良反应)、抗癫痫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在发挥抗癫痫病作用的同时,可引起视力模糊、复视或眩晕)、抗精神病药(利培酮服后偶见头晕、视力模糊、注意力下降等不良反应)
4、药物可引起定向力障碍:某些药物可能引起定向力障碍从而影响驾驶能力。
比如:镇痛药(哌替啶注射后偶致定向力障碍、幻觉)抗溃疡药 (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可减少胃酸的分泌,但能引起幻觉、定向力障碍)避孕药(长期服用可使视网膜血管发生异常,出现复视、对光敏感、疲乏、精神紧张,并引起定向力障碍,左右不分 )
5、药物引起多尿或者多汗:某些药物可能多尿或多汗碍从而分散驾驶的注意力。
比如:利尿药(阿米洛利及其复方制剂服后尿液排出过多,出现口渴、头晕、视力改变 )抗高血压药(复方利舍平氨苯蝶啶片服后使尿量增多,影响驾驶。吲达帕胺服后出现多尿、多汗或尿频。哌唑嗪服后出现 尿频、尿急)
6、药物引起人体低血糖:某些降血糖药服用后容易引起低血糖,从而影响驾驶能力。
比如:降血糖药(格列齐特、瑞格列奈、格列美脲、胰岛素等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引起虚脱、头晕等)
所以除酒精外,药物可以通过引起嗜睡、眩晕、幻觉、视力模糊、定向力障碍、多尿等这些方面对驾驶能力带来影响,进而威胁驾驶安全。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或注意那些方面来减少药物对驾驶的影响。
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可能的副作用,特别是对驾驶能力的影响。驾驶者服药时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是用量、禁忌症和副作用等。注意事项中会注明服用药物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凡说明书中规定服药期间禁止驾车的要严格遵守,以免发生危险
主动表明身份:看病时主动表明“我是司机”,请医生尽量避免使用会对驾驶员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咨询医生或药师:在开始新药物治疗前,询问是否会影响驾驶能力。对于普通常见感冒,司机朋友们最好选用不含抗组胺药成分的感冒药
不可超剂量用药:若自己买药,种类越少越好。对已知有不良反应但不得不吃的药,开车前减半量服用,等休息时再补足全量,或药效消除再开车上路。
避免峰值血药浓度时驾驶:通常在服药后的几小时内,药物浓度最高,副作用最明显。
观察身体反应:在开始服用新药物的初期,观察身体对药物的反应,避免在适应期内驾驶。
必要时调整用药时间:与医生协商,看是否可以调整用药时间,以避免在驾驶时段出现副作用。
避免饮酒:酒精可能与药物相互作用,加剧药物的副作用,增加事故风险。
注意药物成分或辅料有无酒精(乙醇):否则可能因药物引起“酒驾”。比如藿香正气水、感冒止咳糖浆、复方甘草口服液、云南白药酊,由于这些药物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乙醇,建议这类药服药30分钟以后才能开车。
药物对驾驶的影响程度有多大,是受到人体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大小、用药的剂量的多少、药理作用的强弱等多方面的影响来决定。有些研究给出一些药物对驾驶力的影响程度,比如:许多国家较为常见的非法药物大麻,当剂量达到300μg·kg-1时,它对司机机体的损伤能力相当于酒精血液浓度≥0.05g·dL-1时的损伤能力。相比于酒驾,目前大多数人对药驾的认知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尽管实际执法中,药驾并没有像酒驾那样有明确的界定和处罚标准,但其危害性与酒驾相当,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比酒驾更危险。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18~35周岁的年轻人,是最易发生交通事故的人群,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大众,有更自由的空间,缺乏约束,缺乏一定的人生经历,对风险的认知和在乎度也比较低。所以不仅仅要给大众科普药驾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唤起大众对药驾的风险的认知。唤起公众对药驾风险的认知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比如:1、教育和培训:在学校、驾校和社区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特别强调药驾的危害和预防措施。2、媒体宣传: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和社交媒体等平台,广泛宣传药驾的风险和相关案例,提高公众意识。3、医疗专业人员的作用:医生在开具可能影响驾驶的药物时,应明确告知患者潜在的风险,并建议在药效期间避免驾车。药师在发药时再次告知患者服药后驾驶车辆存在的危险性,并结合患者情况,提供一些能减少药驾风险的好建议4、药品说明书:药厂对可能影响驾驶的药品说明书中应包含明确的警告,指出服用该药物后不宜驾驶,特别是OTC药品,建议药品厂家在药品包装上做明显的警示标识。5、法律和政策:制定和执行明确的法律和政策,对药驾行为进行规范和处罚,提高法律的威慑力。6、社区活动:在社区层面组织活动,如讲座、研讨会和互动工作坊,以提高居民对药驾风险的认识。7、加强个人意识:药驾问题触及到每个人的生活,它要求我们从个人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和安全意识。每个人都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如果需要服药,应主动避免在药效期间驾车,或寻求其他出行方式。
通过以上各个方面大家一起努力,来有效地提高大众对药驾风险的认知,减少药驾事件的发生。
结语
药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安全问题。通过了解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显著降低药驾带来的风险。记住,安全驾驶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司机朋友们,请远离“药驾”。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营造一个"无药驾"的社会环境,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安全驾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的道路更加安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