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2020年8月29日消息,《黑豹》男演员查德维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因患结肠癌去世,终年43岁。这个消息广受社会的关注,大家不禁为这么一位年轻演员的离世感到突然和惋惜。结直肠癌能提前发现吗?我们又有什么可以做的呢?
最新的《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指出结直肠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担。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是降低人群结直肠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担。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38.76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9.87%;由结直肠癌导致的死亡病例18.71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01%。如何有效地降低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大多遵循“腺瘤—癌”序列,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提供了重要时间窗口。此外,结直肠癌的预后与诊断分期紧密相关。Ⅰ期结直肠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90%,而发生远处转移的Ⅳ期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4%。大量的指南共识已经表明结直肠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
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获益是非常大的。这一点,从与我们毗邻的韩国就可以看出,作为胃癌、结肠癌的高发国家,韩国自1996年癌症防治计划启动以来,癌症筛查就被全面推广,有效提高了癌症的早期诊断率和5年生存率——2000年以来,结直肠癌的生存率已经提高了10%,2010-2014年已跃居全球首位。1980年,美国癌症协会首次发表了结直肠癌的早筛推荐,几十年间,美国50岁以上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发生了下降,从2000年开始下降得尤为明显。
结直肠癌常见的筛查方法包括:粪便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结肠镜检查、结肠CT成像技术、结肠胶囊内镜筛查等,其中结肠镜检查在结直肠癌筛查中占据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整个结直肠癌筛查流程的核心环节。
我科已结题课题《机会性结肠镜检查对结直肠肿瘤发现率的影响》通过采用免疫法粪隐血试验初筛后,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通过大肠肿瘤的检出率研究,也证明了机会性结肠镜检查在结直肠肿瘤中发现的重要作用。
结肠镜检查的优点在于,一旦发现肠道有息肉、小肿瘤,可以立即切除或取活检。大量的研究表明,结肠镜的筛查敏感性高达90%以上。一项发表在《柳叶刀》的研究,历时近20年,跟踪随访了17万多人,结果表明,一次结肠镜检查可使17年内结直肠癌风险降低30%,挽救无数生命!
那结肠镜检查这么重要,大家都要去做吗?何时开始筛查?何时结束?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指出,结直肠癌人群筛查建议将50~75岁作为目标年龄段;同时应密切关注40~49岁甚至更年轻人群的结直肠癌流行病学趋势。也就是说,推荐一般人群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平均风险人群应在50岁开始行结直肠癌筛查。如1个及以上一级亲属罹患结直肠癌,推荐接受结直肠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或比一级亲属中最年轻患者提前10岁。虽然结直肠癌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死于结肠镜检查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95%的结直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肠息肉从良性发展到恶性,不是几个月、一两年的事,它的周期约有15年。这就意味着给了我们预防的机会,只要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息肉并切除,就可以把癌症扼杀在摇篮中。
早期有选择性地切除结肠直肠息肉对于预防结肠直肠癌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内镜下息肉切除术主要有冷钳息肉切除术、圈套器息肉切除术(SS)、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分次 EMR(pEMR)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
消化内科2017年开展直肠良性肿瘤ESD治疗
有了筛查和治疗的方法,那我们平时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指出结直肠癌相关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如下:
危险因素
◆结直肠癌家族史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炎症性肠病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肥胖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吸烟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大量饮酒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服用阿司匹林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
◆膳食纤维、全谷物、乳制品的摄入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
◆合理的体育锻炼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