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疫苗接种是孩子预防传染病、建立免疫屏障的重要措施。然而,接种疫苗之后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引起家长的不安及担心,甚至部分家长因为过分担忧,拒绝或延缓免疫接种,从而造成严重后果。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疫苗接种后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便于家长掌握更多的接种知识。
疫苗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一般不良反应主要指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一起的一过性反应,例如发热、局部红肿、硬结、或伴有乏力、发热、食欲减退等症状。异常反应为疫苗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异常,某些严重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甚至可危及生命,需给予及时处理。
对于以下几种不良反应,我们需要这样处理:
(一)一般反应:分为全身性一般反应和局部性一般反应
01全身性一般反应
发热
接种灭活疫苗后,一般在接种24小时后出现发热,持续1-2天,很少超过3天;接种减毒活疫苗出现发热的时间稍晚一些。
处置原则:
婴幼儿接种疫苗出现发热,不必过于担心,多数无需特殊处理,可在家继续观察对症处理,或者予物理降温的方法,比如多饮水。体温>38.5℃,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
皮疹
有的减毒活疫苗接种后,会有一过性皮疹,大多数可在数天内自行消失,一般不需要再进行治疗。但如果全身皮疹严重,持续三天以上不见消退好转,出现精神不佳并伴有瘙痒疼痛等其他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02局部性一般反应
少数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数小时至24小时或稍后,局部出现红肿,伴疼痛。红肿范围一般不大,仅有少数人红肿直径>30mm,一般在24~48小时逐步消退。部分受种者接种含吸附剂的疫苗,会出现因注射部位吸附剂未完全吸收,刺激结缔组织增生,而形成硬结。
处置原则:
红肿直径和硬结<15mm的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红肿直径和硬结在15~30mm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先冷敷,出现硬结者可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
红肿和硬结直径≥30mm的局部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接种卡介苗(BCG)需特别注意
在接种卡介苗2~4周后,接种处出现以丘疹为特征的皮肤反应,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脓疱破溃后变为轻度溃疡,多在2个月内结痂,结痂后3个月内愈合并留下直径4~6 mm疤痕。与其他局部红肿硬结不同的是,卡介苗引起的局部红肿、硬结,不能热敷。
接种BCG后局部出现红肿、硬结、溃疡、水疱、瘢痕、皮疹、脓肿等情况,一般不需处理,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不可自行排脓或提前去除结痂。
(二)异常反应
通常异常反应比一般反应严重,比如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以及肝功能损伤等,出现这种情况不能自行处理,建议及时就医。
如何减少不良反应
接种前:要注意对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如测量体温、询问接种禁忌及近期健康状况等,详细告知医生儿童的健康信息,不可隐瞒,便于医生能够准确的判断接种禁忌;
接种当天:不要进食刺激性或特殊食物,注意休息和保暖,避免出现过敏;
接种后:一定要留观够30分钟后再离开。90%的疫苗反应发生在接种疫苗后半小时内。按规定留观30分钟,在发生疫苗反应时,也可以得到及时救治。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