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一、什么是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的儿童,人们通常称之为“小儿麻痹症”。在过去是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单链RNA基因组、缺少外膜的肠道病毒,按免疫性可分为Ⅰ、Ⅱ、Ⅲ型三种血清型,其中Ⅰ型最容易导致瘫痪,也最容易引起流行。一旦感染,病毒主要累及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运动神经纤维变,使支配的肌肉产生迟缓性麻痹,继而引起肌肉萎缩,同时皮下脂肪、肌腱及骨骼也萎缩,甚至危及生命。
二、脊髓灰质炎疫苗有什么作用?
目前没有治疗脊髓灰质炎的特效药物,只能对症支持治疗,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接种脊灰疫苗,通过几十年的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和补充免疫活动,我国于2000年宣布消除脊灰,并一直处于维持无脊灰状态,但是由于全球范围内还没有消灭脊灰,特别像我国的邻国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仍存在脊灰野病毒传播,我国存在脊灰野病毒输入性风险,因此所有儿童仍然需要按我国免疫程序及时接种脊灰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
三、哪些人需要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所有儿童均需要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由于疫苗的接种,脊髓灰质炎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非常罕见,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也仅有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有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流行。尽管我国于 2000 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证实处于无脊灰状态,在相互联系极为密切的当今世界,仍有输入性疫情发生的风险,因此仍需要继续接种脊灰疫苗。
四、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流程及原则
我国根据全球脊灰流行情况、消灭脊灰行动的进程,以及我国具体国情,对脊灰疫苗的免疫程序进行过多次调整。
20世纪60年代,全程采用三价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tOPV,俗称糖丸)进行免疫接种;
2016年5月起,脊灰疫苗常规免疫程序调整为“1+3”,即2月龄肌肉注射一剂次脊灰灭活疫苗(IPV);3月龄、4月龄、4周岁各口服一剂次二价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
2020年1月起,脊灰疫苗常规免疫程序再调整“2+2”,即2月龄、3月龄各接种一剂次IPV,4月龄、4周岁各接种一剂次bOPV。
五、哪些人不能接种或需谨慎接种脊灰灰质炎疫苗?
◉ 对脊髓灰质炎疫苗成分过敏者不能接种。
◉ 发热或疾病的急性期应暂缓接种脊灰疫苗,等病情恢复后可接种。
◉ 有以下情况的人群,不适宜接种二价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建议按照说明书全程接种灭活脊灰病毒疫苗(IPV):
原发性免疫缺陷;
胸腺疾病;
有肛周脓肿病史者;
有症状的HIV感染或CD4T细胞计数低;
正在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
近期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
正在使用具有免疫抑制或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例如大剂量全身皮质类固醇激素、烷化剂、抗代谢药物、TNF-α抑制剂、IL-1阻滞剂或其他免疫细胞靶向单克隆抗体;目前或近期曾接受免疫细胞靶向放射治疗。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