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密度会逐渐下降,导致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直到发生骨折。因此,了解并采取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风险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
早期症状:
1.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夜间或负重活动时加重,可伴有肌肉痉挛、活动受限等;
2.身高变矮或脊柱驼背畸形等;
3.容易骨折等;
4.患者可出现焦虑、抑郁、恐惧、自信心丧失及自主生活能力下降等。
预防措施
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在于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使用骨健康基本补充剂,包括:
1.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
2.充足日照
3.规律运动: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包括散步、慢跑、太极、瑜伽、跳舞和打乒乓球等活动。
4.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5.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6.采取避免跌倒的生活措施
7.定期检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超声骨密度方便,起到筛查作用;双能X线骨密度为诊断金标准,更准确,辐射量低,相当于坐长途飞机的辐射量),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温馨提示:
1.保持健康的体重:过重或过轻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2.避免跌倒:保持室内环境整洁,避免在湿滑的表面上行走。
3.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您有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素或症状,请咨询医生。
骨质疏松症风险1分钟测试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互动测试,帮助您了解自己是否有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请回答以下问题:
1.是否实际年龄超过60岁(女性)/70岁(男性)?
2.是否体质量过轻(BMI<19kg/m2)?
3.是否于40岁后身高减少超过4cm?
4.父母任何一方是否有髋部骨折史?
5.是否存在以下任一情况:类风湿关节炎、消化道疾病(炎症性肠病乳糜泻)、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甲状腺或甲状旁腺疾病、肺病(慢阻肺)、长时间制动、艾滋病(HIV)?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