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儿童语言敏感期,家长应该这样做

在日常儿保门诊中,经常有家长问到这样的问题,“我家孩子能听懂话,理解能力似乎没有问题,就是不会说话,我要如何促进宝宝对语言的理解、模仿和运用能力呢?”我相信有此困扰的家长不少,请跟我来看看怎样发展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人类的语言表达分三个时期,是信息的储存、理解和表达这三个时期,三岁以内是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为了发展婴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照护宝宝的大人应多跟您的宝宝接触,经常和孩子“说话”,引逗他们发声和发笑。孩子生活的所有日常活动,都是您跟孩子交流的机会。孩子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就潜藏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如家长在给孩子穿、脱衣服、洗澡、换尿布、喂奶时,要经常跟他讲话,“宝宝,妈妈给你换尿不湿,你会更舒服些”“奥,你饿了,妈妈来了,你可以吃奶了”等等,或者抱着宝宝时给他们唱唱儿歌,一方面进行感情的交流,一方面可使他们听到各种日常用语,储存语言信息。还可教孩子辨别各种声音,如流水、关门、开门等声音,还可教孩子辨别鸡、鸭、猫、狗等常见动物的声音。这样多与婴儿交流,不仅孩子身心感到舒适愉快和满足,同时给他们创造一种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使婴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发展,智力潜能也得到了发展。

那么怎样培养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1)充分发挥家长语言的榜样作用。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儿童的成长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而幼儿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模仿又是幼儿学习口语的重要方法。因此,家长在平日说话时要努力做到发音准确、用词恰当、语法规范、表达有条理,尽量使用普通话。切忌讲粗话,幼儿期不要使用“娃娃腔”,如不能把“皮球”说成“球球”。如果发现幼儿用“娃娃腔”说话,要及时给予纠正,避免非规范口语的形成。家长必须时刻注意自身的语言修养,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为幼儿提供规范型语言,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扩大交往,丰富幼儿的生活。丰富的生活是幼儿语言发展的源泉,家长应该经常带幼儿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留意观察各种事物,经常接触社会,参加集体生活,有意引导、扩大幼儿的知识面,从而丰富幼儿说话的内容,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增加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是发展幼儿口语的有效途径。如果只呆在家中,不接触社会,其口语发展必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3)指导幼儿多说、多练。积累丰富的词汇是提高幼儿口语水平的关键。根据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家长应当先教幼儿学习代表具体概念的词,如苹果、老虎等,再逐渐教代表抽象概念的词,如时间、心情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同时经常给幼儿播放或朗读一些优秀的童话、散文、儿歌等文学作品,以利于幼儿词汇的获得与发展。还可以运用组词、造句、看图说话、复述故事、编讲故事等方法,使词汇得以反复运用,熟练掌握。有的幼儿说话不完整,家长应当帮助幼儿说完整,让幼儿反复跟着学。切忌幼儿尚未表达完整,家长就“心领神会”。长此以往,会导致幼儿说话不完整的毛病。家长要多与幼儿交流,可以用聊天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听见所闻,寻找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培养训练幼儿口语水平的过程中,要注意训练的游戏化、趣味化,使之与日常生活及游戏紧密联系,起到强化作用。这样既增加了学习情趣,又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