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家用食盐,你选对了吗?

家用食盐,你选对了吗?

选择食用盐时,除了关注口味和价格,更应从健康角度出发,合理搭配和控制摄入量。

一、了解盐的主要成分‌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过量摄入钠会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风险。‌健康选盐的核心是控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约2000毫克钠)。

二、常见盐的种类与特点‌

1)‌按来源分类‌:

‌海盐‌:海水蒸发制成,含微量矿物质(如镁、钙),但含量极低,无法替代膳食营养。

‌岩盐/井盐‌:来自地下矿藏或盐井,成分与海盐接近,氯化钠占比高。

‌湖盐‌(如青海湖盐):内陆盐湖提取,矿物质种类可能更丰富,但钠含量仍占主导。

2)‌按功能分类‌:

‌低钠盐‌:用氯化钾替代部分氯化钠(约含25%氯化钾),适合高血压患者,可减少钠摄入。‌但肾功能不全、高血钾患者禁用‌。

‌加碘盐‌:预防碘缺乏病(如甲状腺肿大),适用于内陆、缺碘地区。沿海居民或常吃海产品者可选择无碘盐。

‌无碘盐‌:适合甲亢、甲状腺炎等需控碘人群(需遵医嘱)。

3)‌其他“营养盐”‌:

‌加铁、加钙盐‌:添加量极少,无法满足日常需求,无需刻意选择。

‌竹盐、玫瑰盐‌:因工艺或矿物质呈现特殊颜色或风味,但无特殊保健功效,性价比低。

三、避坑指南:别被概念迷惑‌

1)‌“天然”≠健康‌:天然盐(如喜马拉雅粉盐)仍以氯化钠为主,高价不等于高营养。

2)‌“营养强化盐”效果有限‌:如100克加钙盐仅含几百毫克钙,远不及一杯牛奶(约300毫克钙/100克)。

3)‌“儿童盐”是智商税‌:宣称“低钠”但实际钠含量与普通盐相近,且可能添加调味剂诱导摄入。

四、科学选盐三步法‌

1)‌看需求‌:

普通健康人:普通碘盐或无碘盐(根据地区碘摄入情况)。

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低钠盐(肾功能正常者)。

特殊疾病患者:遵医嘱选择(如肾病患者避免低钠盐)。

2)‌看标签‌:

认准包装上的‌生产许可证号(SC编号)‌和成分表,避免三无产品。

低钠盐需明确标注“氯化钾含量”(通常为20-35%)。

3)‌看颗粒‌:

‌细盐‌:溶解快,适合日常烹饪。

‌粗盐‌:适合腌制、烘焙等特定用途。

五、健康用盐建议‌

1)‌控总量‌:使用限盐勺,逐渐适应清淡口味。警惕隐形盐(如酱油、零食、加工肉)。

2)‌巧搭配‌:用香辛料(姜、蒜、胡椒)或天然酸味(柠檬汁)替代部分盐。

3)‌特殊人群‌:

孕妇:需保证碘摄入,选择加碘盐(除非医生建议无碘)。

老年人:优先低钠盐,同时监测血钾水平。

选择盐的关键是‌“对症”和“控量”‌:普通健康人群选择加碘盐或无碘盐(根据地区),高血压患者可选低钠盐(肾功能正常前提下),不必追求高价“功能盐”。健康饮食的核心是整体控钠,多样化摄入矿物质,而非依赖盐的“营养强化”。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