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世界子痫前期日——守护母婴健康,科学应对子痫前期

2025年5月22日是第9个“世界子痫前期日”,旨在提高公众对这一妊娠期严重并发症的认知,倡导“早预测、早预防、早干预”的理念。今年主题为“Ask Me About Preeclampsia”(子痫前期,有问必答!),呼吁全社会关注母婴健康,推动科学防控。

一、什么是子痫前期?

子痫前期是妊娠20周后出现的以高血压(≥140/90 mmHg)、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300 mg)为主要特征的妊娠期特有疾病,可伴随头痛、视力模糊、上腹痛、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异常等症状,严重时发展为子痫(抽搐昏迷),甚至导致孕产妇脑卒中、肺水肿、多器官衰竭及胎儿早产、生长受限、胎盘早剥等严重后果。

全球每年约7.6万名孕产妇和50万胎儿因此失去生命(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2023)。

二、高危人群与发病机制

高危人群包括:初产妇、年龄≥35岁或≤18岁、多胎妊娠、肥胖(BMI≥28)、有子痫前期病史或家族史、合并慢性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胎盘血管异常(如螺旋小动脉重铸不足)、炎症免疫过度激活、血管内皮损伤及遗传因素相关。  

三、科学预防:从孕前到产后的全周期管理

子痫前期虽凶险,但可防可控!早筛早诊可降低90%严重并发症风险。

1.孕前干预:

(1)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在孕前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稳定病情。  

(2)补充营养素:低钙摄入者(每日<600 mg)需口服钙剂1.5-2 g/日,高危孕妇可遵医嘱从孕11-14周起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75-150 mg/日)至36周,降低发病率达62%(FIGO指南推荐)。

2.孕期管理:

(1)子痫前期筛查:孕早期(11-13+6周):联合母体风险因素、平均动脉压(MAP)、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UtA-PI)评估风险,预测准确率超90%。 中晚期(20-36+6周):动态监测胎盘生长因子(PlGF)与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比值,预警短期发病风险。

(2)生活方式调整:适度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均衡饮食(优质蛋白、低盐高钙),控制孕期合理增重。

(3)定期产检:高危孕妇需增加血压、尿蛋白及胎儿发育监测频率,必要时及时终止妊娠。

让我们携手行动,用科学知识筑起母婴安全的防线,让每一个新生命都能健康启程!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