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阿弗他口炎,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本病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和自限性特征。、

一、病因

病因不明,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目前的趋同看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免疫、遗传、系统性疾病、感染、患者的心理、生活和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体内氧自由基、微循环状态异常等其他因素。大量研究提示免疫因素,尤其是细胞免疫应答,是最重要的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唇、颊、舌、软腭等角化较差的黏膜,牙龈、硬腭等角化黏膜很少发病。病损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具有不治自愈的自限性,发作周期长短不一,临床可分为三种类型。

1.轻型

最常见的类型,溃疡直径5~10mm,数目一般3~5个,最多不超过10个,散在分布。溃疡具有“黄、红、凹、痛”特征,即溃疡表面覆盖黄色假膜、周边有充血红晕带、中央凹陷、疼痛明显。病程约10~14天,愈后不留瘢痕。患者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

2.重型

亦称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或腺周口疮,为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初始好发于口角,其后有向口腔后部移行的趋势,如舌腭弓、软硬腭交界等部位。溃疡大而深,似“弹坑”,可深达黏膜下层甚至肌层。直径可大于10mm,数目通常1~2个,边缘红肿隆起,基底微硬。疼痛剧烈,病程长达1~2个月或更长,愈后遗留瘢痕。严重者可造成组织缺损,影响言语和吞咽。常伴低热等全身症状和局部淋巴结肿痛。

3.疱疹型

亦称口炎型口疮。好发部位及发作规律与轻型相似,愈后不留瘢痕。溃疡小而多,直径约2mm,不超过5mm。数目可达十个以上甚至几十个,散在分布似“满天星”。邻近溃疡可融合成片,疼痛较重,唾液分泌增加,常影响说话、进食及生活质量。可伴头痛、低热、局部淋巴结肿痛等症状。

三、治疗

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的根治方法。临床上优先选择局部治疗,结合全身治疗以达到减轻疼痛、促进溃疡愈合、延长间歇期的目的。若溃疡数目少、发作次数少、疼痛轻者,不需治疗或以局部治疗为主;对发作频繁、间歇期短、症状较重者须配合全身治疗。

1.局部药物治疗主要目的是消炎、止痛、防止继发感染、促进溃疡愈合。

(1)消炎类药物:

①膜剂、软膏或凝胶:基质中加入抗生素、表面麻醉剂及糖皮质激素制成药膜、软膏等贴敷或涂于溃疡表面。

②含漱剂:用0.1%高锰酸钾液、0.02%氯己定液、0.1%依沙吖啶液、3%复方硼砂液等,每日4~5次,每次10m1,含漱5~10分钟。

③含片:含服西地碘片、溶菌酶片,有收敛、抗菌、抗病毒和消肿止血作用。。

④散剂:局部涂布复方皮质散、冰硼散、锡类散、养阴生肌散、西瓜霜等。

⑤超声雾化剂:将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地塞米松注射液5ml、2%利多卡因或1%丁卡因20ml加入生理盐水至200m1,制成雾化剂,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3天为1疗程。

(2)止痛类药物:可选用0.5%达克罗宁液、利多卡因凝胶、喷剂,苄达明喷雾剂、含漱液等,在疼痛难忍严重影响进食时使用。

(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已成为治疗的一线药物。如曲安奈德口腔糊剂、地塞米松软膏、含漱剂等。

(4)局部封闭:适用于经久不愈或疼痛明显的溃疡,如腺周口疮。常用曲安奈德混悬液或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加等量的2%利多卡因液,作黏膜下封闭注射,有止痛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5)促进愈合类药物: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外用液等。

2.全身药物治疗

主要目的是对因治疗、减少复发、延长间歇期、缩短溃疡期,从而缓解病情。常用药物和方法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生物治疗,针对系统性疾病、精神神经症状、营养状态等的内科用药。中成药及中医辨证施治可改善病情。

3.物理治疗

用激光、微波、超声波雾化、紫外线照射或冷冻等疗法,有减少渗出、促进愈合的作用。

4.心理治疗

患者多数有恐癌等心理问题,适当加强心理疏导,缓解紧张情绪十分必要。

四、预防

应摸索复发规律,积极寻找诱发因素。注意调整生活规律,营养均衡,少食刺激性食物。睡眠充足,保持乐观情绪。去除口腔局部刺激因素,保持口腔卫生。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