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干槽症是以拔牙术后剧痛和拔牙创愈合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拔牙术后并发症。干槽症的病因有多种学说,目前均不能全面解释干槽症的发病及临床表现。

1.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拔牙2~3天后出现剧烈的疼痛,并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的止痛药物无效。

检查可见牙槽窝内空虚,或有腐败变性的血凝块;牙槽壁暴露或有呈灰白色假膜覆盖;骨壁有明显探痛;创口周围牙龈红肿,口臭明显;颌面部无明显肿胀,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偶有张口受限。

2.防治

干槽症可能与损伤、感染等因素有关,所以术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减少手术创伤。一旦发生干槽症,治疗原则是消炎止痛、彻底清创以及隔离外界对牙槽窝的刺激,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

治疗方法是在阻滞麻醉下,用3%过氧化氢液棉球反复擦拭牙槽窝,去除腐败坏死物质,直至牙槽窝清洁,棉球干净无臭味为止。然后再用3%过氧化氢溶液、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在牙槽窝内填塞碘仿纱条。为防止碘仿纱条脱落,还可将牙龈缝合固定。一般愈合过程为1~2周,8~10天后可取出碘仿纱条,此时牙槽窝壁上已有一层肉芽组织覆盖,并可逐渐愈合。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