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有人吐槽肝脏是“苦味”担当,但是肝脏是人体最大的生化工厂,它默默地滋养着我们的生命。肝脏在人体内 24 小时不停歇地忙碌着,任劳任怨,默默工作,不露声色,在肝脏有问题的早期,它先自己“扛着”,往往到了肝脏疾病的中晚期,才会拉响“健康的警报”。在我国,肝癌在癌症“家族”中的“存在感”相当高,发病率位列第四位,死亡率位列第二位,更让人揪心的是,肝癌是一个狡猾的“潜伏高手”,我国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大约是 30%,严重威胁着肝癌患者的生命,让他们在抗癌的路上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我国,肝癌在癌症“家族”中的“存在感”相当高,发病率位列第四位,死亡率位列第二位,更让人揪心的是,肝癌是一个狡猾的“潜伏高手”,我国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大约是 30%,严重威胁着肝癌患者的生命,让他们在抗癌的路上面临更大的挑战。
那人类面对肝癌这个“捣乱分子”就束手无策、无计可施了吗?不,科学家和学者们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肝癌与其他癌症相比,它的发病原因更明确,防控措施更有效。在所有防控措施当中,早期筛查就像“侦察兵”一样,通过检查早期发现癌细胞的蛛丝马迹,通过早期治疗干预将其连根拔起。
哪些人群需要做肝癌的早期筛查呢?学者们经过研究给我们做了总结,把他们称为肝癌的高危人群。
有的人不愿意做肝癌的早筛是因为怕麻烦,不方便,但其实这些担忧多是“纸老虎”,现代医学不断进步,筛查技术早已“升级打怪”。超声检查就是一种便捷、无创的首选检查,能从不同角度检查肝脏的形态和结构变化,让肝癌无所遁形;血清里的甲胎蛋白(AFP)就像“敌特分子”一样,肝癌细胞作妖时,这个异常的肿瘤标记物常会出现,是肝癌筛查里不可或缺的“敌情信号”。CT 和 MRI 又是更精准的检查,具有超强的分辨能力。科学家和学者们还发明、发现了许多其他的筛查方法。对于高危人群建议至少 6 个月做一次筛查。并且有大量数据表明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降低疾病所造成的经济负担。
日常护肝,预防胜于治疗,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肝。酒精是肝癌的“催化剂”,戒酒限酒有助于减少肝癌的发生。发霉的谷类和豆类含有黄曲霉菌,也是肝癌的”好基友“,别为了舍不得扔的剩饭,搭上一颗肝。对于脂肪肝患者,减脂减重,让肝脏瘦身成功,才能更好地预防肝癌的发生。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过了谈癌色变的年代。肝癌同样可防可控,早筛早获益,常筛常健康。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