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关注塑料污染,守护健康环境”系列之-了解车辆轮胎磨损微塑料料

6月 5日是第 54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为“关注塑料污染,守护健康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车辆驶入寻常百姓家,而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磨损产生的微塑料往往比较隐蔽,正悄然影响着我们的环境与健康。在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我们应关注这一潜在的环境危机。

一、轮胎微塑料

当我们谈论塑料污染时,常常比较关注塑料袋、塑料瓶以及塑料包装材料等,而车辆轮胎可能并非我们传统认知中的“塑料制品”,认为只是橡胶。轮胎是由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炭黑、金属和多种添加剂组成的复合体,其中合成橡胶占比因轮胎类型而异,通常在20%-60%之间。而橡胶轮胎约有一半是石油基高分子聚合物,主要成分如聚异戊二烯、聚乙烯、聚丙烯及其衍生物等,本质上仍属于塑料范畴[1]。

当车辆行驶时,轮胎与路面摩擦会产生细微的磨损颗粒,通常直径小于5 mm,大多为0.01-30μm,属于微塑料,是微塑料中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具有组成成分复杂、粒径分布范围广、比表面积大、持久存在等特点[2]。轮胎在不同行驶条件下磨损形成的微塑料粒子尺寸分级不同:在匀速行驶条件下生成的尺寸大多为2-3μm;制动过程中形成的尺寸则在1-10μm[3]。

有研究表明,平均每条轮胎在其使用寿命过程中会产生约1.5公斤的微塑料,全球每年约有15亿条轮胎因磨损而报废,故汽车轮胎磨损释放到空气中的微塑料不容忽视,已成为环境微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4]。

电动汽车比燃油汽车平均重290 kg(20.5%),车身重量的增加以及动力性能提升使轮胎磨损程度加大,因而比同等燃油车释放出更多的轮胎微塑料[5,6]。

二、轮胎微塑料的对环境与健康的影响

轮胎微塑料不仅污染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而且通过食物链最终到人体内,对生态环境及公众健康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1.轮胎微塑料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晴天时,尺寸较小的微塑料颗粒物随风飘散,在空气中长时间停留,并通过大气流动远距离运输,成为大气微塑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雨天时,则被冲刷进入排水系统,通过地表径流最终汇入河流、湖泊和海洋,并可能污染地下水;尺寸相对较大的轮胎微塑料沉积在道路两侧,尺寸较小的微塑料经空气扩散沉降后污染远处农田土壤,被农作物吸收后进入食物链。据估算,全球每年因轮胎磨损产生的微塑料高达600万吨,有模型预测轮胎磨损微塑料占水环境中微塑料总量的70%,是自然环境中微塑料的主要种类之一[7] 

2.轮胎微塑料不仅本身理化性质复杂,而且其高比表面积使其易于吸附环境中的其他污染物,如微生物、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通过空气、饮用水或食物链到人体。已有研究在人体组织中发现轮胎衍生微塑料,尽管其健康影响未明确阐明,但动物实验已发现具有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等潜在风险。

三、轮胎微塑料的预防控制措施

轮胎微塑料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与健康问题,减少微塑料污染不仅保护环境,而且对公共卫生安全至关重要。为降低轮胎微塑料带来的环境与健康风险,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

1.倡导绿色出行,如短途宜步行或骑行,长途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降低轮胎磨损产生的微塑料。

2.使用车辆时,应保持适当的胎压,避免急加速和急刹车,选择更耐磨的轮胎,以减少轮胎微塑料的产生。

3.在上下班等交通高峰期出行时可佩戴口罩,环卫工人、交警等高危人群尤应注意佩戴防尘口罩,减少微塑料的吸入。

4.交通高峰时宜关闭临街窗户,如有条件可使用空气净化设备,以降低室内空气微塑料的浓度。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