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牙周病主要由牙菌斑、牙结石堆积引发,做好预防可有效降低发病风险,核心措施如下:

一、日常口腔清洁

• 正确刷牙:使用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牙刷与牙龈呈45°角,震颤清洁牙缝),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至少2分钟。

• 辅助工具:每日用牙线或冲牙器清理牙缝,避免食物残渣滞留,尤其睡前需彻底清洁。

二、定期专业护理

• 洗牙(龈上洁治):每6-12个月到口腔科洗牙1次,清除牙结石及牙菌斑,预防牙龈炎向牙周炎发展。

• 口腔检查:每年至少1次全面口腔检查,及时发现牙龈红肿、出血等早期症状,尽早干预。

三、饮食与生活习惯调整

• 控糖限酸:减少甜食、碳酸饮料摄入,避免牙菌斑滋生及牙齿脱矿,餐后漱口或嚼无糖口香糖。

• 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重牙龈炎症、降低免疫力,增加牙周病风险,需尽早戒烟;过量饮酒也可能影响口腔健康。

四、关注全身健康

• 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会削弱牙周组织抵抗力,需规范治疗并定期监测血糖、血压。

• 孕期口腔管理:女性孕期激素变化易引发牙龈炎症,建议孕前完成口腔检查,孕期加强清洁并定期复诊。

五、避免不良刺激

• 勿用牙咬硬物:如开酒瓶、咬坚果等,防止牙齿磨损或折断,导致牙龈损伤。

• 矫正咬合问题:牙齿不齐、咬合异常者及时通过正畸治疗调整,避免局部牙龈受力不均引发炎症。

六、早期症状识别

若出现牙龈红肿、刷牙出血、牙龈萎缩、牙齿松动、口腔异味等症状,可能是牙周病信号,需立即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坚持科学预防,能有效守护牙周健康,减少牙齿脱落等严重后果。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