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2024年5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以下简称《健康素养66条》),其整合了公民应掌握的健康知识与技能共66条,是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要依据,对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健康素养66条》妇幼健康课堂总结并延伸与妇幼健康相关内容,助力提升全民妇幼健康素养。
《健康素养66条》第三十七条指出:“每个人都可能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正确认识焦虑症和抑郁症”。
释义:
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是人们对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以及他人行为的一种情感体验。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又称正面情绪,主要表现为爱、愉悦、满足、自豪等,使人感到有信心、有希望、充满活力。消极情绪又称负面情绪,主要表现为忧愁、悲伤、痛苦、恐惧、紧张、焦虑等,过度的消极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可能发展为焦虑症和抑郁症等。
焦虑是人体处于不确定情境时的一种正常情绪反应,是与生俱来的生存本能,具有适应性和效能性,即适度的焦虑能提高效率。抑郁是一种短暂的、遇到具体事件后的不愉快、烦闷体验,包括悲伤、苦恼、沮丧。
焦虑和抑郁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一过性的或短期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可通过自我调适或心理咨询予以缓解和消除,不用过分担心。
焦虑症和抑郁症是两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突然或经常莫名其妙地感到紧张、害怕、恐惧,常伴有明显的心慌、出汗、头晕、口干、呼吸急促等躯体症状,严重时有濒死感、失控感,如频繁发生,就有可能患了焦虑症。出现心情压抑、愉悦感缺乏、兴趣丧失,伴有精力下降、食欲下降、睡眠障碍、自我评价下降、对未来感到悲观失望等表现,甚至有自伤、自杀的念头或行为,持续存在 2 周以上,就有可能患了抑郁症。如果怀疑自己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不要觉得难为情或耻辱,要主动就医,到综合医院的精神科或精神专科医院就诊,规范治疗。
正如《健康素养66条》第三十七条所强调的,焦虑和抑郁是每个人可能经历的正常情绪反应,但若长期或过度发展,则可能演变为需要干预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一现象在孕产期女性中尤为值得关注——由于激素波动、角色转变和社会压力等多重因素,孕产妇成为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孕产期抑郁症不仅影响母亲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胎儿发育、亲子关系乃至家庭稳定造成深远危害。那么,孕产期抑郁的流行现状是怎样的?如何识别自己是否陷入孕产期抑郁?它的具体危害有哪些?又该如何科学应对?以下我们将围绕这一特殊时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详细探讨。
一、孕产妇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孕产期心理问题会造成很多危害,不仅影响孕产妇的正常妊娠、身心健康、婚姻家庭关系、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还会对母婴关系,婴幼儿的情绪、行为、气质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国外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15%~35%的孕产妇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且发展中国家的发生率高于发达国家。孕产期心理问题已被很多国家列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对孕产妇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中都要求进一步关注孕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2023年5月-7月青岛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牵头,各区市妇幼保健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共同开展了青岛市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及保健服务需求的流行病学调查。
本次调查共有2194名孕产妇参与,首次获得我市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数据:青岛市孕产妇焦虑症状检出率为4.06%,其中孕期和产后分别为2.86%和6.18%;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8.88%,其中孕期和产后分别为35.26%和45.27%。
本次调查还揭示了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既往有焦虑/抑郁病史、有焦虑/抑郁家族史、非计划妊娠、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对孩子性别有期待、家庭关系不和谐、孕产期有忧愁的不良生活事件、剖宫产及人工喂养、分娩过程不顺利、新生儿有畸形或者疾病、产后没人帮助照顾宝宝等是孕产妇焦虑、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
二、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得了孕产期抑郁症?
孕产期抑郁症具有抑郁症的普遍特征,孕产妇在孕期或产后42天内如果出现典型的“三低”,即情绪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下降容易疲倦等症状时,短期内能自行缓解属于抑郁情绪,往往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如果持续时间超过两周以上,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等,应高度警惕孕产期抑郁症的发生。
三、孕产期抑郁症有哪些危害?
孕产妇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但是大多数人都把关注点聚焦在了胎儿健康和母体健康上,往往忽略了孕产妇的心理健康。孕产妇的心理健康不仅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健康状况,并且还会影响到宝宝的身心发展和家庭的和谐。
对孕妈妈的影响:可能导致孕妈妈出现妊娠剧吐、流产或早产、子痫前期、严重时可引起自伤、自杀等恶性事件。
对胎儿或新生儿的影响: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发育异常、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喂养困难以及胃肠道疾病、儿童期更易出现情绪、行为和心理问题等。
四、得了孕产期抑郁症怎么办?
虽然孕产期抑郁症有很多危害,但值得庆幸的是,它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孕产妇可以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及产后42天内到有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抑郁症筛查,就能做到早期发现。
轻症可以在专业门诊进行干预,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家庭干预;中重度需遵医嘱进行药物干预。
另外,社会和家庭都要给新手妈妈多一些关爱和支持,尤其是丈夫,要理解、接纳、包容她的情绪,不指责、不批判,多陪伴、多倾听、多交流,肯定她的付出,和她一起分担照顾孩子、料理家务的责任。
作为一个新手妈妈,也要学会自我照料,作息规律,适当运动,让自己偶尔抽离母亲的角色,做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学会倾诉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等。
孕产期抑郁症并非难以启齿的“脆弱”,而是每一位母亲都可能面临的挑战。正如《健康素养66条》所倡导的,正确认识抑郁情绪、主动寻求帮助,是迈向康复的第一步。
从个人到家庭,从医疗机构到社会支持系统,我们需要共同构建一张守护孕产妇心理健康的防护网——早筛查、早干预、科学治疗,同时用理解与陪伴化解她们的无助与孤独。
母亲的心理健康,是孩子成长的土壤,也是家庭幸福的根基。愿每一位女性在孕育新生命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身体上的照护,更能被看见情绪的需求,在爱与支持中,迎接生命带来的喜悦与力量。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