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谈谈周围血管疾病

周围血管疾病在北方地区发病率比较高,尤其是动脉硬化性疾病及糖尿病足病近20年不断上升,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周围血管疾病。有很多周围血管疾病的病人因为盲目就医,导致延误治疗时机,最终导致肢体坏死或截肢的厄运,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让病人了解什么是血管外科疾病,认清它的危害,特别是要纠正和改变那些不科学的偏见和观念,要给病人和社区正确的引导,让病人了解比较全面的科学知识,使病人能够接受合理的检查和治疗,特别是不能给病人不切实际的误导。

青岛阜外医院血管外科是专业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心,目前我科已成功开展了各种手术方法及介入方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脉管炎、腹主动脉血栓、急性动脉栓塞、颅外颈动脉硬化闭塞症、腹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深静脉血栓、血管瘤、糖尿病足、血液透析通路、静脉曲张、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等。

血管外科的治疗范围包括:单纯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深静脉血栓、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糖尿病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颅外阻塞性脑血管疾病、雷诺综合症、血管损伤、动脉栓塞、布加综合症、颈动脉体瘤、动静脉瘘、周围动脉瘤、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血管瘤、多发性大动脉炎、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肺栓塞、门脉高压症、肢体淋巴水肿、以及血管损伤、血管畸形等。

什么是周围血管疾病?

临床上将心脑血管病以外的血管疾病统称为周围血管病包括动脉、静脉、淋巴三个系统的疾病。周围血管疾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高发病种,如得不到有效诊治极易导致肢体感觉、运动障碍、残疾、甚至威胁生命。

血管像管道一样,要保持不变形,还要畅通,病变时主要是扩张如动脉瘤、血管瘤、静脉曲张等和狭窄如动脉硬化闭塞症、静脉血栓、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血栓糖尿病足等,扩张严重就破裂,狭窄严重就闭塞,血管壁病变就是炎症,如大动脉炎、白塞氏病等风湿免疫系统疾病

过去周围血管病一直未独立,由于近年疾病诊疗的需求、及医学学科的细化,周围血管病才独立划分出来,科室的精细分化使周围血管病的研究、治疗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使患者得到了更好的治疗。

周围血管疾病有什么表现?

各种周围血管病临床表现都不尽相同,大致按系统概述。

静脉系统疾病:如静脉曲张、静脉血栓、静脉炎等,可表现为: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或怒张,走路时下肢酸胀、疼痛不适,腿沉、走不动路,皮肤深色素沉着,皮肤脱屑、瘙痒,皮下组织硬结或沟渠状、坑道状,表皮温度升高、有疼痛或压痛感,水肿,皮肤破损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老百姓俗称老烂腿)。

动脉系统疾病:如动脉硬化闭塞症、脉管炎、动脉血栓栓塞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人可表现为:肢体麻木、发凉、间歇跛行、疼痛、走路有踩棉花感,有些病人误诊为腰间盘突出,腰椎手术后症状不缓解,进一步检查才发现是血管病变,颈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可表现为:头部不适、眩晕、恶心甚至晕厥,一般发生人群为中老年人,同时可能患有冠心病、或脑血管病变,脉管炎同样可表现为下肢麻、凉、疼痛等症状,但主要发病人群为青年人、有吸烟史,动脉血栓栓塞按发病部位不同,可有不同表现如:肺动脉栓塞可出现胸痛、胸闷、喘憋、濒死感,发病前常有肢体静脉血栓栓塞病史或血管损伤、大手术、孕产妇等,肢体动脉栓塞表现为:突发的患肢剧烈疼痛、发凉、怕冷、患肢可出现针刺感、麻木感、烧灼感、等异常感觉严重时出现坏疽、溃疡导致截肢,腹部动脉栓塞可表现为:腹部绞痛、伴频繁呕吐血性水样物、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甚至休克,腹部动脉栓塞临床上较少见,易漏诊,有时后果严重,如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避免肠坏死。

血管瘤、动脉瘤可无症状,自行体检发现包块,可有搏动。

淋巴系统疾病:如淋巴水肿,患肢表现为可凹性水肿,张力高,患肢胀痛,按压有韧性。

怎么样才能知道或确定自己是否患上周围血管病呢?

除上述常见周围血管病的临床表现、还可通过先进的仪器设备辅助检查手段进行确定诊断,如:1、彩色多普勒(彩超)较为廉价、应用普遍、增加疾病检出率,适合疾病的发现与初步诊断。2、CT:是目前诊断周围血管疾病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尤其适合动脉血管疾病如: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血栓、肺栓塞、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疾病的诊断,相对检查费用较高,动静脉造影同样检查费用偏高,但目前仍是许多周围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以上物理检查项目对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如果罹患周围血管疾病应如何处理呢?

尽量减少患肢的活动,视病情的轻重缓急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明确诊断,就诊于血管外科,确保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患者对周围血管疾病没有足够的了解,缺乏科学的认识,导致疾病的诊疗被延误或选择非正规医疗机构、使用非正规治疗手段,导致病情非轻反重,甚至留下残疾。

血管外科对周围血管疾病都有哪些治疗手段和方法呢?

1、基础治疗:低盐低脂饮食、降糖、降脂、控制血压,适当的运动锻炼。

2、药物治疗:通过药物活血、扩张血管、溶栓、抗凝、祛聚、抗血小板、建立侧枝循环、改善血流起到缓解症状,提高疗效的目的。

3、手术治疗:是周围血管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有些疾病是完全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达到治愈的,如静脉曲张、血管瘤、动脉瘤、动脉血栓的发病早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

4、血管腔内治疗:是较为年轻,但充满朝气与活力的一种先进的治疗方法,目前血管腔内治疗技术日益受到专家、学者的追捧,并广泛受到认可,具有免开刀,创伤小,疗效好,术后愈合恢复快等特点。但是也有局限性,每个术者的技术水平,病人经济条件,手术器材是否齐全,血管变异,有时不能成功,还需要外科手术保驾护航,有些病例预后不如外科手术。

如何预防周围血管疾病?

合理的饮食结构,保持适当的运动,避免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注意控制体重,注意肢体的保暖、(尤其我们生活在寒冷地区,冬季时间较长),重大疾病及术后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尽早恢复肢体功能锻炼,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饮酒、避免久坐久站,避免盘腿和蹲便。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动脉内壁上形成的动脉硬化斑块向血管内增生、突起,随着斑块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的形成,使血管变得狭窄,血液流速减慢,远端血流量进行性减少;

当狭窄达到一定程度,甚至形成管腔闭塞时,供给下肢的血液量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下肢就会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包括下肢发凉、麻木,腿部肌肉痉挛,运动后甚至休息时的酸痛,最终导致足部溃疡或坏疽。

全身各个部位的血管均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可以发展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较容易发病的血管是向下肢供血的大血管,常见于腹主动脉下端,腹部的髂动脉及下肢的大、中型动脉分叉处。

哪些人容易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如下: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血管内壁的损伤,加速动脉内壁的脂质浸入与沉着。

●高血脂:高血脂容易导致动脉硬化,形成斑块。

●男性: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也较早。

●吸烟:加重动脉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年龄:动脉硬化绝大多数于50岁后发病。

●糖尿病:糖尿病可加速动脉硬化闭塞的进程,并且使病情更复杂。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哪些症状和危害?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本病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当你或者你的亲友出现上述轻微主诉期的症状,应当引起足够的警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随着病情进展,症状也逐渐加重 。

轻微主诉期:患者只是感觉患肢皮温降低、怕冷,或轻度麻木,活动后易疲劳。

间歇性跛行期:当患者在行走时,由于缺血和缺氧,小腿的肌肉产生痉挛、疼痛及疲乏无力,必须停止行走,休息片刻后,症状有所缓解,才能继续活动。如再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重复出现。间歇性跛行是下肢缺血性病变最常见的症状。

静息痛期:当病变进一步发展,而侧支循环建立严重不足,使患肢处于相当严重的缺血状态,即使在休息时也感到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

组织坏死期:主要指病变继续发展至闭塞期,侧支循环十分有限,出现营养障碍症状。在发生溃疡或坏疽以前,皮肤温度降低,色泽为暗紫色。

早期坏疽和溃疡往往发生在足趾部,随着病变的进展,感染、坏疽可逐渐向上发展至足部、踝部、或者小腿,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截肢以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如何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选择何种治疗方法,应该听取专科医生的意见,切不可自行决定,否则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保守治疗:包括改进生活习惯,遵内科医嘱进行降压、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一般治疗虽能延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病程进展,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已经存在的下肢动脉的狭窄和闭塞。

物理治疗:患者应该适量地进行体育锻炼,通过理疗、手法按摩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辅助疗法。无论是锻炼还是理疗,它们都有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缺血。

手术:常见的术式有血管腔内介入手术和外科开放手术治疗。

外科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作为微创的手术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治疗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恢复快。

●一般只需要局部麻醉,副作用小,更适用于年老体弱的患者。

●操作简单,疗效确切。

●可重复操作,对于治疗后复发的病例,可再次介入治疗。 

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长段动脉狭窄或闭塞时,经球囊扩张后将一金属支架放置入狭窄动脉段内,对该段动脉作永久性支撑,从而恢复血流、缓解症状。

以下三种人群应高度重视腿痛,定期至血管专科进行下肢血管疾病筛查:

A、有冠脉狭窄、心绞痛、脑中风病史患者。

B、“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足和糖尿病下肢血管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本病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致残性和致死性强。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因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导致下肢供血血管(髂动脉、股动脉、胫动脉和腓动脉等)受累,发生肢体缺血、缺氧的相关症状,继而进展至坏疽、感染等病变,从而失去正常的活动能力。

对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药物治疗疗效甚微,如果未能及时得到正确的治疗,患者最终结果往往是截肢,糖尿病下肢血管病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全球约1.5亿糖尿病患者中有15%-20%的患者可能在其病程中发生足溃疡或坏疽。所有的非外伤性下肢低位截肢患者中,糖尿病患者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每年的截肢患者中约50%是糖尿病患者,更严重者还会危及患者生命。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发病因素较多,通常来说,以下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

1、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长期血糖控制差

2、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肥胖

3、足部卫生7、个人因素,如吸烟、酗酒等保健差,鞋袜不合适

4、足溃疡的既往史

5、合并糖尿病的其他慢性并发症,如严重肾功能衰竭

6、存在严重的足畸形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患者常见症状有:

局部营养障碍:患者常有皮肤变薄变干、偶显潮红,趾甲失去光泽,失去汗毛脱落,下肢发凉、麻木,腿部“抽筋”等表现,有时被误认为是“老年人缺钙而肢体无力”。

感觉迟钝:患者对痛觉及温觉刺激不敏感,震颤感觉和触觉也减弱,即所谓“无痛足”。

间歇性跛行:较大血管病变引起的下肢缺血可导致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表现为行走时下肢疲乏无力,臀部、大腿或小腿总是疼痛,但休息后疼痛消失。

静息痛:当病变发展,下肢缺血严重时,患者可出现足趾及足的远端的静息痛,平卧时疼痛加剧,夜间尤甚,影响睡眠。

因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可能对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感知不明显。

肢端溃疡及坏疽:当病变进展至血管闭塞时,患者开始出现肢端组织的缺血坏死,开始可能只是表现为偶尔出现的足趾青紫、疼痛,继而出现溃疡和坏疽,创面往往经久不愈,如合并感染,常因坏死物质吸收入血而危及生命,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截肢以阻止病情恶化。

确诊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应当到有周围血管病专科的医院。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有哪些治疗方法?

全身治疗:包括通过药物控制血糖,治疗其它原发疾病(如高血压),改善全身健康状况等。

局部创面处理:对症治疗为主,如清创引流、窦道换药等,但因缺血因素持续存在,收效甚微。

外科手术:糖尿病足血管的病变特点是范围广,病变多累及双侧数支远端动脉,并呈阶段性分布,个体化设计手术方案至关重要。

截肢:若缺血问题未解决,有时仅表现为脚趾溃疡,却需进行高至大腿平面的截肢,且创面可能难愈合。截肢给病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对于本病的及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介入治疗:目的在于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促进伤口愈合,延长肢体的寿命,避免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介入治疗包括经皮腔内血管球囊成形术和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

如何预防糖尿病下肢血管病?

严格控糖:控制血糖是减缓周围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感染的有效手段

保护足部:不要光脚走路。鞋袜应柔软宽松舒适,透气性好。不用热水泡脚,宜用温水(水温应用手或由家人代试)泡脚。经常检查足部有无创伤、感染 积极治疗脚气、皲裂、足癣、甲沟炎。加强足部及小腿活动,改善局部血运和下肢循环。

戒烟:吸烟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痉挛,加重下肢及足部缺血

定期检查:

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当定期至血管专科进行下肢血管疾病筛查。

50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吸烟或合并高血压或高血脂的患者,亦需定期进行下肢血管疾病筛查。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