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是指慢性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携带状态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无慢性肝炎症状,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ALT和AST均无异常,且肝组织学检查正常者。
一、慢性乙肝有哪些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
患者常感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可伴轻度发热等。失眠、多梦等可能与此有关。
2.消化道表现
肝炎时,肝功异常,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3.黄疸
直接表现就是胆红素升高,过高,可见眼球、皮肤发黄。
4.肝区疼痛
慢性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压痛或叩击痛。如果肝区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5.肝脾大
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患者常有肝大。门静脉高压时,脾脏淤血,可引起脾大。
6.肝外表现
可表现面色黝黑晦暗,称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
7.肝纤维化
慢性乙肝炎症长期不愈,反复发作,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而其降解活性相对或绝对不足,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下来形成肝纤维化。
乙肝病毒有哪些传播方式?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是明确的:即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极端情况下舌吻、咀嚼喂食有传播风险。乙肝病毒不会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我们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共用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共同就餐、共用坐便器等是不会传染乙肝病毒的。乙肝病毒也不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专家有话
乙肝预防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没有之一)。
关于乙肝疫苗,您想了解哪些问题?
1、哪些人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新生儿、未接种乙肝疫苗的15岁以下人群、高危人群,其他人群也推荐接种。总之,未感染乙肝病毒且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阴性者都推荐接种乙肝疫苗。
2、什么时候接种乙肝疫苗?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且越早越好;15岁以下未种乙肝疫苗的人群和高危人群:尽早接种。
3、乙肝病毒感染高危人群有哪些?
医务人员、经常接触或暴露于血液人员、托幼机构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
4、乙肝疫苗有几种?适用人群?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支(适用于全人群)、20μg/支(适用于16岁以上成人)、60μg/支(适用于16岁以上成人)。
5、乙肝疫苗怎么种,接种几针?
首次接种,标准程序为:第0、1、6个月各接种一针乙肝疫苗,特殊情况下,需要接种四针乙肝疫苗。正常新生儿:按标准程序接种三针10μg重组酵母或CHO乙肝疫苗,也可以使用20μg重组CHO乙肝疫苗。母亲HBsAg阳性新生儿:出生时、满月、6月龄各一针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重组CHO乙肝疫苗。早产儿、低体重儿(<2kg):接种四针:出生时、满月、2月龄、7月龄各一针乙肝疫苗。
6、孕妇HBsAg阳性的,新生儿接种?
在许多国家,围生期传播是新生儿HBV感染的主要途径。在自然状态下,70%—90%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在出生时就会被感染病发展成慢性HBV感染。因此,所有孕妇都应在围生期早起进行HBsAg检测,对于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需要同时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