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宝宝早产了,出院时医生告知要带宝宝定期做眼底筛查。这是为什么呢?
有一种眼病叫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顾名思义在早产儿中的发病率较高。表现为视网膜缺血、新生血管形成,严重者可引起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
该病是世界范围内儿童致盲的重要原因,约占儿童致盲原因的6%~18%。ROP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普遍认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吸氧是它的三大危险因素。
早产儿出生时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尤其是呼吸系统发育不全,会需要更多的氧气,有时为了救命还会使用高浓度的氧。而不成熟的视网膜对高氧环境很敏感,给氧的时间、浓度和压力都会影响视网膜血管发育,导致ROP的发生。且胎龄和体重愈小,ROP发生几率愈高。现在救治技术大大提升了早产儿的存活几率,ROP 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也逐渐上升。
早期从宝宝眼睛外观基本看不出视网膜病变引起的变化,家长很容易疏忽,甚至忘记带宝宝随访检查,导致很多早产宝宝因为检查不及时错过最佳治疗期。
根据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2014年)的建议,符合以下情况的宝宝一定要及时做筛查。
1.胎龄小于34周或出生体重小于2000g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2.患有严重疾病或有明确较长时间吸氧史,或儿科医师认为有严重疾病可扩大筛查范围。
宝宝接受初次筛查的时间应在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1-32周开始。宝宝初次筛查即使没有出现病变,仍应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复查,直到视网膜血管发育完成。
宝宝生后到3岁,眼睛的结构和功能都在迅速发育,早产宝宝还面临一些发育性眼病如斜视、弱视、屈光不正等。因此,即使通过ROP筛查的宝宝,也要定期进行眼保健检查(每3~6个月一次),以便早期发现眼病,早期治疗。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