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肠胃息肉一定要切除吗

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其中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

那我们先来看看胃肠道息肉究竟是什么东西。

胃息肉通常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类似乳头状的组织,一般不会引起不适的症状。

胃息肉的具体病因及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大量研究显示胃息肉的发生很有可能这与人体基因、饮食、生活环境有关,但有一种人更容易长息肉,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亲朋好友聚餐吃饭,很少使用公筷,这时候很容易被传染幽门螺杆菌。我国大约百分之五六十的人群会感染幽门螺杆菌,而这部分人群出现增生性息肉的概率更大。还有就是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胆汁反流、遗传及环境等因素相关。

胃息肉一般属于良性病变,总体预后较好,通过内镜下切除可实现治愈。

及时发现和诊断,并早期监测和干预可有效防止癌变。少数病理类型为腺瘤性息肉等具有高癌变风险的胃息肉,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转变为癌症,预后较差。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息肉主要分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肠息肉的发病原因就很多了:感染炎性息肉与肠道慢性炎症有关,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其次食物纤维饮食与结直肠息肉有关;吸烟与腺瘤性息肉也有密切关系。某些息肉病的发生也与遗传有关,

增生性息肉是炎症引起的,大部分增生性息肉的患者通过服用药物,将炎症控制住,息肉很可能会自动消失,可以不进行手术处理;

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尤其是直径大于1厘米的,需要进行内镜下切除,因为腺瘤性息肉算是癌前病变,很可能会发展成肠的癌症,必须在癌变前切除。如果化验结果为良性,则定期复查即可,若已经癌变,则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肠息肉越早切除越好。我国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以消化道肿瘤居多,而且研究发现,约90%的肠癌是由息肉转变而来。

如果发现肠息肉,可通过内镜切除,再送病理检查,明确治疗。

此外,单个腺瘤性息肉切除,术后第1年复查一次,如检查阴性者则每3年复查一次。

多个腺瘤切除或腺瘤,且已经开始癌变,则3-6个月复查一次,复查结果是阴性的话,可将复查时间延长至一年,连续两次阴性者改为3年复查一次,随访复查时间不少于15年。

因肠息肉易复发,一定要定期复查。平时多食用蔬菜水果,远离烟酒。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应该2年至3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在这里建议40岁以上人群或者家族胃肠道疾病史的人群,做一下胃肠道检查,如胃肠镜。研究表明,40岁以上人群或者家族胃肠道疾病史人群,肿瘤发生率较40岁以下人群升高大概100倍左右,所以,建议这些人群做一下胃肠镜检查。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