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节日之一,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随着端午节的到来,各种各样的粽子就出炉了,有添加猪肉的、有添加蜜枣的、有加各种豆类的、还有加鲜花的,闻着香气四溢的粽子,大家总是忍不住想多吃几个,怎样吃粽子才更健康,下面这份攻略请收藏。

攻略一:粽子的营养价值

1、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性味甘温,有暖胃健脾的功效,还有高质量的淀粉,B族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

2、 粽叶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C、叶绿素、钾元素等多种营养素,经过高温蒸煮后,这些营养素大部分渗透到糯米中。

3、 粽子主的配料有红枣、猪肉、咸蛋黄、花生、豆类等各种材料,富含特别多的蛋白质,还有维生素B2以及维生素E,这些营养元素起到为身体补充营养的作用。

攻略二:怎样吃才更健康

1、粽子应趁热吃,加了油脂、肉、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对于消化能力差的人来说尤其要注意。

2、粽子早餐吃更合适。因为早餐通常食欲不振,饮食数量较少,清香温热的粽子吃起来又方便,又让人心情大好,一上午感觉都很幸福。

3、素粽子的热量没有传说中那么高,但毕竟属于粮食,吃了粽子就要相应减少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否则会带来过多的淀粉引起体重上升,还可能过于饱胀引起消化不良。一般来说吃一个大粽子减一小碗米饭即可。

4、粽子不宜作为一餐当中的唯一食品,与蔬菜搭配吃更宜。因为消化快,血糖上升迅猛,下降也比较快。一旦饿了,饥饿感就会特别强烈。如果多吃些蔬菜来配合,吃粽子之后就不会有这么强的饥饿反应。

5、热糯米本身虽然好消化,但和油腻的配料混在一起,比如肥肉、蛋黄等,消化能力差的人可能会感觉不舒服,另一部分人则容易上火。所以消化不良的人吃粽子宜选清爽的北方小枣粽子,也不宜配太油腻的菜。对于容易上火的人来说,不宜配促进身体发热的牛羊肉类、油炸食品和过辣的菜。与蔬菜、豆制品和不油腻的鱼类搭配最宜。

攻略三:四类人群应少吃粽子

1、老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粘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并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2、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如果不加节制,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

3、胃肠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中的糯米性温滞气,合植物纤维多且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患十二指溃疡的病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

4、心血管病患者。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较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者若进食过多,可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6、因体质不同,胃酸过多的人吃甜粽子可能不舒服,有烧心感,吃咸味的肉粽略好一些,少量粽子配合较多的蔬菜也会好一些。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