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突发四肢抽搐,警惕癫痫发作!聊聊癫痫有哪些注意事项?

什么是癫痫?

癫痫这个病咱们平时没少听说,尤其在农村比较常见,发作起来身体会抽搐,还会口吐白沫,因此常被称为 “羊角风”或“羊癫风”。其实,除了这种癫痫大发作的症状,癫痫还有一些局灶性发作的症状,也叫小发作,比如:咳嗽、愣神、腿抖动、咂嘴、快速眨眼、无目的游走、麻木、幻觉、总是爱笑、腹部不适等等。

据了解,癫痫是神经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仅次于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占第二位,全国有1000万左右的癫痫患者,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患者群,其中儿童占60%~70%。而且,癫痫反复发作,不仅会对大脑造成损伤,还会导致意外,对患者造成生命危险。

那么,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如何鉴别是不是癫痫呢?特别是家长朋友,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某种症状,表现出重复性、短暂性、发作性、刻板性的特点,就要怀疑是不是癫痫导致的,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做脑电图等相关检查。

当患者癫痫发作时,应该如何救助?一旦患上癫痫,如何治疗?癫痫到底能不能治愈?

如何诊断癫痫?

癫痫发作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详细真实的病史非常重要,包括发作前有无先兆、发作过程中有无知觉、意识障碍,有无外伤、情感反应及自发动作,有无大小便失禁,发作后有无头痛、嗜睡等精神状态改变等。

癫痫的发作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意识丧失、肢体抽搐、精神和行为异常。其次还有一些不常见的症状,大家也要提高警惕,比如:发呆,动作突然中止或明显变慢(儿童或青少年多见);胃气上升感,似曾相识感,之后意识模糊伴摸索、咂嘴、吞咽动作;快速、电击样肌肉抽动,如肢体一抖,或刷牙时牙刷突然一戳;点头,或突然肢体下垂,或突然跌倒;单个肢体或口角反复抽动、麻木感,发作性言语含糊、流涎或呕吐;睡眠中突然出现异常姿势,如击剑样、拉弓样、蹬车样。

另外,癫痫的诊断需要借助于脑电图、24小时视频脑电图、头颅CT或MRI、遗传基因检测等辅助检查,可以明确发作类型和病因。所以说,发作时旁观者的描述非常重要,如果能够用手机记录下来发作的视频就更好啦。

如果遇到癫痫发作患者,

我们能做些什么?

1 迅速平躺:当发现患者有发作先兆症状时,应迅速让患者平卧在床上,或就近躺在平整的地方。如果条件不允许,就立即扶住患者,顺势让他就地躺下,防止突然摔倒造成更严重的损伤。同时解开过紧的衣物、摘下眼镜,解开皮带、领带。

2 保持呼吸通畅:应该将患者的衣领纽扣打开并将患者翻至侧卧位,如果患者全身强直难以翻动时,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便呼吸道分泌物自然流出,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如果有假牙,取下假牙,以免误吸入呼吸道。切记,发作时不可强行喂药和喂水,造成误吸。

3 保护舌头:一旦发现患者有癫痫发作的先兆症状,癫痫发作时,可将手帕卷成条状或用一双筷子缠上布条或一块包有纱布的压舌板塞入其上下牙之间,以防阵挛期将舌头咬破。注意,牙关紧闭时不能强行将硬物塞入患者口中,这样极易损伤患者的牙齿、舌头、或造成下颌关节脱臼,严重的可导致患者呼吸道不畅,引发生命危险。

4 保持镇静:切勿惊慌失措,远离患者四处求助,应陪伴在患者身边,直至患者清醒。所以,作为目击者,不要惊慌失措,如果来得及,尽量用手机记录下发作视频,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同时记录癫痫发作的时间,如发作时间超过5分钟,应立即送医。不可盲目相信发作一定会自行缓解,耽误最佳救治时间。

5 防止外伤:阵挛期时患者主要表现为四肢肌肉收缩,很容易造成患者关节脱臼、四肢擦伤。这是可适当按住患者的四肢大关节处(如肩、肘、髋、膝),适当限制其抽动幅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切忌暴力按压、不要强行控制,否则会造成骨折或肌肉损伤。

癫痫应该如何治疗? 

目前癫痫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以控制发作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发作次数,改善生活质量。很多病友担心药物的毒副作用,使用较小的剂量或在控制发作后自行停药,导致癫痫复发,甚至引起癫痫持续状态。所以,坚持治疗十分重要,抗癫痫药物必须长期、定时、按量服用,直至发作完全控制后,仍需服用2-4年以上,方可逐渐减药;从减量至停药时间,一般要求在1年内完成。

对于癫痫患者,生活中的

小细节也是非常重要的

1.癫痫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熬夜、情绪激动。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悲观情绪均易诱发癫痫。

2.癫痫患者禁止登高、游泳、潜水、跳水、高空作业、驾车、操作有危险的机器设备,以防意外发生。

3.癫痫患者在饮食上要避免饮用咖啡、可乐、浓茶,戒烟戒酒。

4.保持按时就餐、合理膳食的习惯,避免过饱或空腹。

5.控制看手机、电脑的时间,日常看电视屏幕亮度要调低,过度的光刺激可能会诱发癫痫。不建议癫痫患者看恐怖片、打激烈的电子游戏。

当家里有亲人不幸罹患癫痫病,作为家属学习正确、专业的救助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而癫痫发作时的处理应根据当时具体情况而定,既不可迷信权威亦不可断章取义,其唯一的原则即尽可能将对患者的伤害降至最低。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