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有一些零食听起来很健康,甚至被认为有营养,而实际上却是高糖、高盐、高脂肪或高热量的“伪健康”食品。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新政策指南以保护儿童免受食品营销的有害影响。《指南》指出,儿童正持续受到食品营销的强势影响,而这些营销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可能吸引儿童的策略,推广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游离糖、钠 (盐) 含量较高的食品。这些花式营销对儿童的食物偏好、食品选择和膳食摄入都会产生有害影响,也会引导儿童向家长要求购买这些营销食品,并对规范儿童食品消费十分不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对高饱和脂肪酸、高反式脂肪酸、高游离糖或高盐食品和非酒精饮料的营销进行强制性监管。
面对这些风险,应该如何指导家长和儿童选择食物? 下面这些都是“伪健康”零食。
1.无糖饮料、无糖零食。无糖而又有甜味的食品大多添加了甜味剂,也就是“代糖”。顾名思义,“代糖”就是糖的替代品,属于食品添加剂,是依靠化学反应让大脑能感觉到甜味,不宜长期大量饮用。
2.各式辣条。虽然辣条主要原料是大豆制品,但在调味料里,会添加过多的盐,容易造成盐摄入过量。
3.含有反式脂肪酸(氢化油、植脂末、人造奶油、代可可脂等)的零食,如威化食品、巧克力、蛋黄派及各类甜点。
儿童过多摄入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零食将影响儿童及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造成儿童青少年龋齿、糖尿病、肥胖等疾病。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数据显示,6岁以下和6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0%,“小胖墩”层出不穷,而肥胖则可导致多类疾病。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