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0-6岁儿童如何早发现孤独症
他们被称作“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不善于表达,孤独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种疾病的名字就叫孤独症。
孤独症谱系障碍简称孤独症,与自闭症同义,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早期发现、早期行为干预和教育可显著改善孤独症患儿的不良预后。
那么怎么能做到早发现呢,家长可以通过下面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进行筛查,如果存在以下任一征象,就需要尽快带宝宝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具体预警征表现如下:
3月龄:
1.对很大声音没有反应 (当周围环境突然出现较大声音时,婴儿无眨眼、皱眉、身体惊动、活动停止、活动增加或哭泣等反应)
2.逗引时不发音或不会笑 向婴儿微笑,并说话逗她(不要胳肢他或触摸他的脸或身体),婴儿不会以微笑或发声回应)
3.不注视人脸,不追视移动人或物品 当与婴儿面对面(相距20-30cm)时,婴儿不会注视人脸;在婴儿面前走动或缓慢移动物品时,婴儿不会追随移动的人或物品)
4. 俯卧时不会抬头 (俯卧时,婴儿的头不能抬离床面一会儿)
6月龄
1.发音少,不会笑出声 (婴儿很少发音,逗引时也不会笑出声)
2.不会伸手抓物 (婴儿不会主动伸手抓面前的物品或玩具)
3.紧握拳松不开 (当婴儿清醒时,手经常是紧握拳不松开的状态)
4.不能扶坐 (将婴儿放在床上,扶着他或背部有物体支撑时,不能坐一会儿)
8月龄
1.听到声音无应答 (在婴儿耳后附近拍手或说话,他没有反应,不会将头转向声源侧)
2.不会区分生人和熟人 (婴儿对陌生人没有拒抱、哭、不高兴或惊奇的表现)
3.不会双手传递玩具 (婴儿不会把手中的物品从一只手换到(传递)另一只手)
4.不能独坐 (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婴儿不会独坐一会儿)
1岁
1.呼唤名字无反应 (在婴儿背后附近呼唤其名字,不会转头寻找呼唤的人)
2.不会模仿“再见”或 “欢迎”动作 ( 婴儿不会模仿成人以挥手表示再见、拍手表示欢迎)
3.不会用拇指、食指对捏小物品 (婴儿不会用拇指和示指对捏起葡萄干大小的物品)
4.不能扶物站立 (婴儿不会双手扶着物体站立)
1岁半
1.不会有意识叫“爸爸”或“妈妈” (见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时,不会有意识并正确叫出)
2.不会按要求指人或物 (不会按成人要求指出家中熟悉的人或物)
3.与人无目光对视 (成人跟他说话时,大部分时间无目光对视,或回避目光接触)
4.不会独走 (在没有支持的情况下,不会自己走路)
2岁
1.不会说3个物品的名称 (不会说有意义的字,只能发出无意义的呀呀声)
2.不会按吩咐做简单事情
3.不会用勺吃饭 (不会自己拿小勺吃饭)
4.不会扶栏上楼梯/台阶 (不能扶着楼梯扶手或墙,上台阶或上楼梯)
2岁半
1.不会说2-3个字的短语 (包含动宾、主谓的句子,例如“喝水”“出去玩”等)
2.兴趣单一、刻板 (总是以固定的方式、长时间玩耍某一两种玩具,例如只玩汽车的轮子)
3.不会示意大小便 (白天要大小便时不会用动作或语言表示,以寻求家长帮助)
4.不会跑,走路经常跌倒 (不会跑动,走路不稳,经常摔倒)
3岁
1.不会说自己的名字 (当问“你叫什么名字?”时,不会正确地说出他的名字或小名)
2.不会玩“拿棍当马骑”等嘉祥游戏 (不与其他儿童交流玩耍)
3.不会模仿画圆 (不会模仿成人用笔画圆)
4.不会双脚跳 (不会双脚同时离地跳起)
4岁
1.不会说带形容词的句子 (所说句子中不含有形容词,如“我有红色的气球”“姐姐穿了件漂亮的衣服)
2.不能按要求等待或轮流 (当玩或做事情时,不能按成人的要求等待或按顺序轮流进行)
3.不会独立穿衣 (当没有成人帮助的情况下,不会自己穿开衫或内衣能衣服)
4.不会单脚站立 (当不扶任何东西时,不能单脚站立一会儿)
5岁
1.不能简单叙说事情经过 (不会告诉家长幼儿园或家里发生的事情,如“我今天吃饭吃得好,老师给我一朵小红花)
2.不知道自己的性别 ( 当提问“你是男孩还会女孩?”时,不能正确回答)
3.不会用筷子吃饭 (在有要求或训练的情况下,儿童仍然不会自己用筷子吃饭)
4.不会单脚跳 (不会单脚跳几下)
6岁
1.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如“我今天很开心”、“我今天想和小明一起出去玩)
2.不会玩角色扮演的集体游戏 (不会在3人以上的集体中,玩扮演“警察”、“老师”、“医生”等角色游戏)
3.不会画方形 (不会模仿成人用笔画方形)
4.不会奔跑 (不会挥动双臂协调地大步快跑)
以上就是0-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各年龄的具体表现,宝爸宝妈们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自己测试一下,如果出现其中任意一项异常,就抓紧时间带宝宝去医院看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改善孤独症患儿的不良预后,让“来自星星的孩子”更好的融入地球这个大家庭!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