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放疗不神秘,流程全解析

“放疗科医生总是神神秘秘的,对着电脑不知道在画什么。”“CT机、模拟机、治疗机…这么多机器傻傻分不清哎,都是什么鬼!”我们经常会碰到放疗的患者因为不清楚流程而多有抱怨,有的患者也会觉得过程繁琐,晕头转向。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一下神叨叨的放疗科医生都在“搞什么鬼”。

放疗的准备和治疗过程比较复杂和精细,涉及到多种不同的分工,需要医师、物理师、护师、技师精诚合作,协调配合。

放疗流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放疗方案确定

当您首次来到放疗科,放疗医生会根据您的诊断、分期、身体状况等进行评估、讨论,为您制定规范化的临床治疗方案。如需要放疗,会向您或您的家属详细讲明放疗的治疗目标、治疗风险和获益等,如果您及家属选择应用推荐的治疗方案,就可以进行放疗前准备了。

二、模具制作

每个患者都有自己专属的“个性化”模具,根据身体某个部位的轮廓进行“量身定做”。模具的作用是在放疗时固定患者体位、使患者在每次治疗的时候可以保持相同的姿势和体位。医生根据病灶所在的部位,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模具,例如脑部放疗的患者用头罩、颈部及上胸部病灶用头颈肩面罩、下胸部或腹部病灶用真空垫等。注意:在制作模具时,一定要放轻松、找到自己感觉相对舒适的体位,再对模具进行固定。因为每次治疗都要重复这个体位、并且在这个体位上保持静止至少数分钟甚至十来分钟,如果制作模具时比较紧张导致体位十分别扭,这个体位的重复性恐怕就比较差,也就会影响到后续治疗的精确度。

三、CT模拟定位

CT模拟定位是制定放疗计划的基础,医生根据定位片来确定所要照射的病灶(靶区)和需要保护的正常组织。患者在模具固定的体位下进行CT定位扫描(增强或平扫)。CT定位时,会在模具和患者体表留下初步定位标记线。

四、靶区勾画

医师在计算机上根据采集的定位CT图像一层一层把这个层面需要照射的范围(GTV CTV等)画出来,为了画的更精确,有时候我们还会融合其他图像如MRI图像、PET图像等,同时我们还要画出每一层的危及器官(射线照射到可能影响的正常器官)进行保护。由此,放疗医生也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绘画流派,业内称其为“放疗靶区”,但社会中普遍把其尊称为“解剖透视派”。

五、计划设计

靶区勾画完成后,物理师便开始制作放疗计划了。根据医生对靶区的处方剂量和对正常组织所限定的安全剂量,物理师通过计算机为每位患者进行个性化的照射野设置和剂量计算。这个步骤需要医生和物理师之间相互沟通,不断调整计划直至满意。放疗计划直接关系到患者未来治疗的预估疗效和安全性,一个好的放疗计划需要既让肿瘤得到完整、高剂量的治疗,又要照顾到周边正常组织不被牵连照射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率。为达到这一目的,有时候理想的计划需要反复多次调试,相当耗时耗力(一般需要数天,复杂的计划需要更久)。

六、放疗校位

放疗前准备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患者躺在模拟机上,模拟真实治疗时的体位拍摄验证片。医生通过比对验证片和放疗定位的射野片,校正误差,确认患者在实际治疗时的三维坐标与放疗计划所设定的三维坐标是一致的。另外,部分加速器带有锥形束CT,可以在每次治疗前通过锥形束CT扫描的三维图像来比对和验证治疗的准确性。

七、放射治疗

常规放疗一天一次,从周一至周五治疗,周末休息,每次数分钟,根据剂量不同持续约4-6周。在第一次放疗时,大部分患者会感到紧张。其实放射治疗时无痛无痒,您不必紧张,放疗技师会为您详细说明注意事项及相关问题。在放疗过程中,如果出现任何症状与问题,要及时与我们沟通哦。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放疗的各个流程有了大致的了解。放疗前准备工作的每个步骤都要求较高的精确性,尽量减少误差,目的是为了在治疗时能将我们设定的处方剂量准确地聚焦到肿瘤,并且尽量避免对周边的正常组织不必要的照射,从而尽可能保障患者达到最好的疗效,并把放疗副反应降到最低。

请您相信,您不仅拥有一套科学、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身后还有一个强大的放疗团队。让我们相互配合,共同战胜疾病!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