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捉“谣”记 | 手机和电脑壁纸换成绿色,能预防视疲劳?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
我们现在意识到,从妊娠期到3岁是儿童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在此阶段,儿童大脑比其他任何时候都发育得快;幼儿大脑的80%是在该阶段形成的。为了实现大脑在这一阶段的健康发展,孩子需要一个安全、有保障和充满爱的环境,同时也需要父母或照护者提供合适的营养,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为儿童健康和福祉奠定基础的机会之窗,它产生的影响将持续一生,并延续到下一代。
2020年《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发布《婴幼儿养育照护专家共识》和《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发布《婴幼儿养育照护关键信息100条》,设定了中国的养育照护框架,为中国的养育照护提供指南和标准。
养育照护的定义:
一个有照护者创造的环境,旨在确保儿童身体健康,饮食营养,保护他们免受威胁,并通过互动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相应,为他们提供早期学习的机会。
养育照护的核心:
健康、营养、安全、回应性照护、早期学习机会。
儿童健康的定义:
儿童健康是一个综合概念,主要包含三个层面,即没有疾病和伤残,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以及发育潜能的充分发展。
健康照护的目标:
提供关爱并适合婴幼儿需求的日常生活照护,引导其身体活动;保持环境和个人卫生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保健和医疗措施;进行生长发育检测,定期健康检查以及做好照护培训等,达到保障和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与发展的目标。
健康照护的建议:
1、生活起居:根据不同月龄的婴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其生活的主要内容,比如睡眠、进餐、活动、如厕等进行合理安排,以保证其生活的规律性和稳定性,同时培养婴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2、身体活动:身体活动和体格锻炼不仅有益于婴幼儿体格健康,更有助于其运动和认知发展。建议1周岁以内的婴儿以各种方式进行身体活动,又去鼓励地板上的玩耍活动。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婴幼儿的精神状态、出汗量和对身体活动的反应,活动后及时更衣;注意观察其精神、食欲和睡眠等情况。
3、疾病预防:促进性和保护性措施是保障健康的基本措施。“三浴”锻炼对增强婴幼儿体质简单易行。做好照护者、家庭和托幼机构个人和环境卫生,保证整洁的环境、清洁的水源、干净的日常生活用品及玩具,尤其注意手卫生,以减少感染风险。
预防接种,根据国家最新计划免疫程序,按照推荐的年龄和时间间隔对婴幼儿进行疫苗接种。
4、健康检测:在专业机构定期进行健康检测,应用生长发育检测图,检测婴幼儿体重、身长的增长以及发育里程碑指标;评估婴幼儿营养状况、体格生长状和神经认知、情绪、行为发育,了解影响其生长发育的风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早期筛查及时发现偏离和疾病,提供早期干预和医疗服务。建议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进行新生儿访视和健康检测。
照护者的身心健康、良好的情绪和经济、社会保障,是为婴幼儿提供适宜养育照护的重要条件。应个照护者尤其是婴幼儿母亲的身心健康,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
5、照护培训:培训将有助于提高照护者养育照护知识和技能,为婴幼儿提供温暖、支持性、敏感了解婴幼儿需求并及时回应的良好养育照护环境。建议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包括但不限于线上线下、家庭访视、父母课堂、咨询指导、小组活动等。内容覆盖婴幼儿健康、卫生与安全、疾病预防、营养喂养、日常照护、交流与玩耍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培训等。
该文章内容摘自《中国儿童保健杂志》中的《婴幼儿养育照护专家共识》
二、身高生长过程中的误区
当今社会,身高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身高对以后孩子的就业啊,婚恋啊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但目前来看很多家长对孩子生长发育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尤其是对孩子矮小认识不充分,快来看看,手机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也“踩坑”了呢?
误区1:孩子个子矮小不是什么问题。
身高受疾病、基因、环境、营养等因素共同影响。矮小症病因复杂多样,从医学专业的角度讲,矮小症分为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和非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引起生长激素缺乏的常见原因有垂体发育不良、颅内肿瘤压迫下丘脑疾病、生长激素相关基因突变等等。非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包括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小于胎龄儿,先天性甲低,肾小管酸中毒等内分泌遗传代谢病以及很多临床综合征,如Prader-Willi综合征。此外,特发性矮小占儿童矮小症的比例约为60-80%。所谓特发性矮小,是指除了个子矮小,其他表现似乎都正常,常规的化验、检查都正常。但随着医学的进展,特别是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已发现很多特发性矮小儿童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这一生长轴本身及轴外基因的异常。例如生长激素分子及其受体异常、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转导通路异常、遗传性骨病(目前已发现有400余种)等等。由此可见,引起个子矮小的原因和疾病实在是太多,怎么能随便说个子矮小不是问题呢!
误区2:年龄还小,长个子还早——“晚长型”。
所谓晚长是指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CDGP),但迄今为止尚未找到一种检测方法能够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就确定是否“晚长”。但是,“晚长”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性发育晚。例如,男孩可能要到16岁以后,女孩14岁以后,甚至更晚才开始青春发育。目前我国男、女孩开始性发育的平均年龄分别为10岁、12岁,如果孩子在这个年龄,甚至比平均年龄还小就开始发育,就说明不是晚长型。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女孩开始发育的最早标志往往是乳房开始发育,男孩子是睾丸体积开始增大,即睾丸容积大于等于4ml。
很多人误把女孩来月经初潮,男孩开始变声、遗精当做性发育开始,但是这些表现表明孩子已进入发育晚期,提示孩子生长潜能快耗尽,生长的时间和空间已经很有限了。目前性早熟或者发育偏早的孩子越来越多,这类孩子小时候个子可能还比同龄的高,实际上骨龄往往比年龄大,导致骨骺提前闭合,生长时间缩短,所以成年后身高偏低。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也经常碰到男孩14岁、女孩12岁左右,就完全停止生长了,原因就是骨龄大于年龄,骨骺提前闭合,这种情况下,无论用什么治疗办法都不可能长个子了。所以千万不要愚昧地认为孩子一定是晚长,盲目地等待而错失机会。
误区3:孩子吃饭不好,吸收不好,缺微量元素,导致营养不好而不长个子。
随着国家富强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真正因为严重营养不良导致的矮小已很罕见了。而且营养并不是决定身高最主要的因素,如果真是营养问题,60年代的人可能很多是低个子,但实际上多数人的身高还正常的。相反,营养过剩反而会影响身高,特别是肥胖儿童血糖往往处于高水平,会抑制生长激索分泌。另一方面,脂肪细胞中雌激素含量较高,更容易加速骨龄进展,导致骨骺提前闭合,生长时间缩短,成年后个子反而较低。
误区4:父母身高都很高,孩子身高不可能矮。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大一部分父母身高都很高,所以默认为认为自己的孩子成年后能长高,最后导致孩子错失治疗机会而遗憾终生。
综上所述,矮小症病因复杂、繁多,当孩子小时候身高过低或过高都需警惕,一定要及时到相关门诊专科进行评估,积极寻找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与干预。千万不要盲目等待,不要因我们的无知和错误认识耽误孩子一生的幸福。为成就孩子靓丽人生,让我们多学习和了解有关孩子生长发育方面的知识。
三、儿童口腔保健要点
口腔保健咨询是家长咨询的重要内容之一。简单总结几个常见的儿童口腔保健要点如下,供新手宝爸宝妈们参考。
清洁牙齿是自我口腔保健的主要内容,也是预防蛀牙和牙龈炎的基本手段。
乳牙一旦长出来,就需要家长用干净的纱布每天一次帮助儿童清洁牙齿。上乳牙出4个以上,可以选择应用婴幼儿牙刷刷牙。一般三岁以前有家长帮助儿童刷牙,每天一次;三岁以后可以自己刷牙,一天两次,早晚各一次。
建议使用儿童含氟牙膏
每次进食后都要漱口,儿童3岁以前不会涑口时可以喝1-2口白开水。涑口可以帮助清除残留的食物残渣,中和吃食物或喝饮品后口腔内产生的酸,尽快恢复口腔的中心环境,保护牙齿。
儿童长牙后,要规律饮食,保持合理的饮食间隔,避免随意的食物摄入。正餐之外,儿童每天添加糖的食品或饮品不超过2次,最好的饮品是白开水。避免将水果、蔬菜等食物切碎、研磨后进食。
1岁以后的宝宝停止夜间哺乳,不要把奶瓶或者母乳当做安抚措施;睡前半小时不再摄入白开水以外的任何食物。儿童乳牙萌出之后,含着奶头睡觉或者抱着奶瓶入睡,口腔中残留的奶会导致蛀牙刚长出来就发生龋坏,而且龋坏进展迅速。
随着儿童牙齿的萌出,要逐步进行咀嚼训练,前牙切割食物,后牙咀嚼、磨碎食物。乳牙的正常咀嚼刺激有利于恒牙的发育和萌出,有利于儿童颜面部以及大脑的生长发育。
一般建议儿童第一颗乳牙萌出后到1周岁之内,家长应该带孩子进行第一次口腔检查。后期根据医师检查情况确定具体的检查时间和项目。
四、花开太早未必好---谈谈儿童性早熟
我国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为0.43%,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达到1%。女孩子大约是男孩子的5-10倍。
性早熟的危害:
1、社会心理问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早发育更易引起功能性表现(如胃痛、头痛、关节痛等)、抑郁症状、性接触等心理行为问题。女孩子容易出现酗、超重、性行为等。男孩子容易出现吸毒等冒险行为或者犯罪行为。
2、影响成年身高:性早熟的儿童骨骼成熟比较快,超过实际年龄,生长期缩短,影响最终的成年身高。
3、影响读书学习:性发育的提前,容易导致孩子分心,尤其是女孩子,会令期感到不安、害羞和紧张。
4、会导致系统性内分泌失调。
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
女孩子8岁以前,男孩子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或者女孩子10岁以前出现月经初潮,并具有与正常青春发育类同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发动,性成熟的程序性过程,直至生殖系统成熟。
女孩子最初症状:乳房开始发育,出现硬块,可伴有触痛。
男孩子最初症状:睾丸增大,阴经变粗、变长。
随后出现阴毛发育、腋毛出现,最终女孩子出现月经初潮,男孩子初次遗精。
青春期早发育:
女孩子在8岁到10岁之间,男孩子在9岁到11岁之间出现第二性征。
性早熟的原因:
1、环境因素。
2、食品安全。
3、遗传因素。中枢性性早熟具有遗传倾向,约1/4的中枢性性早熟。
4、摄入外源性激素。
5、器质性病变。
6、假性性早熟转化为特发性。
如何预防性早熟:
1、减少环境因素。
减少和避免儿童长期接触据有雌激素活性的物质,比如:含有双酚A的塑料制品、进食各种存在严重农药残留的食物
2、避免误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避免应用成人化妆品。母亲孕期慎用含激素的食品和药物。哺乳期不服用避孕药。
3、改善饮食习惯。
避免营养过剩、能量摄入过多。增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儿童不要服用人参、鹿茸、紫河车等补品补药。需控制摄入快餐食品、膨化食品、油炸食品等。避免摄入或者接触的物质:保健营养品、牛初乳、蜂王浆、花粉、蚕蛹等。
4、减少电子产品的应用,避免儿童过早通过媒体接触到有性暗示的画面。
经常使用电视、电脑或者手机等电子产品可以诱发性早熟,这主要是由于电视或者电脑、手机的强光照射可导致褪黑素水平降低,诱发性早熟。
5、改善家庭环境,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有研究表明:以贫困、家庭冲突、父亲缺位和消极养育等部分或者全部为特征的早期不利环境与女孩子月经初潮时间相关。
性早熟儿童如何调护?
1、患儿家长需要了解性早熟发病的原因,以及及时治疗对患儿预后的重要性。
2、对性早熟患儿做好心理安慰,解除心理压力。
3、性早熟患儿应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使用含有激素的物质。
五、控制肥胖,还孩子美好人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的肥胖率也越来越高。根据《青少年健康体重管理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儿童平均6人就会一个是肥胖者。超重的比例是8.3%,肥胖的比例是8.5%,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2016年《柳叶刀》就已经调查发现:中国肥胖人口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
肥胖导致性早熟。
肥胖的孩子容易导致性早熟。研究发现:肥胖儿童中性早熟的检出率54.7%,正常体重的为3.59%。
肥胖导致性早熟的原因:
1、肥胖儿童体内的脂肪含量较多,而脂肪细胞中含有一种芳香化酶的物质,芳香化酶能让体内雄激素转变为雌激素,引起性腺的发育。人体内脂肪含量越高,芳香化酶的表达水平越高,雌激素的水平就越高,孩子越易早发育。男孩女孩体内都具有雄激素,肥胖的男孩女孩都易患性早熟,而且胖女孩比胖男孩更易引起早发育。
2、肥胖儿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是导致性早熟的主要原因。雌激素水平高可以导致骨龄加速生长,引起骨骺提前闭合。多数胖孩子骨龄进展都会偏快于年龄进展。由于肥胖儿童比同龄人发育早、快,所以初期身高和体重就比同龄人占优势。但是由于骨龄的提前闭合,这部分孩子最终的终身高是受限。
3、因为孩子的身高不是由年龄决定的,是由骨龄决定的。胖孩子骨龄进展快于年龄进展,把未来的身高增长空间提前长掉了,假如没有及时治疗,等到骨骺完全闭合,孩子的生长潜能也就会消失,未来成年时反而可能是个矮个子。
儿童期肥胖与成年期肥胖以及代谢类疾病相关。
很多家长都发现:今天的小胖子,将来就可能成为大胖子。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两个时期有两个时期容易发生肥胖:一是婴儿期(0-1岁),二是是5~10岁这一阶段。
在这两个时期中出现肥胖的孩子,有80%可能会持续到成年期,两个阶段都存在着脂肪细胞数量增加和脂肪细胞体积增大的过程。
儿童期肥胖还会导致代谢综合症发病年轻化,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低龄化,还会引发青年期受孕困难、导致癌症发病上升、影响寿命等,都在危害着孩子未来的生活。
因此,从小控制儿童体重,让孩子保持苗条身材才有利于身高发展,也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体重的增长离不开热卡的摄入,因此合理饮食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注意应用以下几点饮食技巧,帮助孩子控制体重,保持良好身材,促进长高哦!
一、多吃能量密度低的食物。
食物按照能量密度高低分为:能量密度低的食物和能量密度高的食物。食物的能量密度指每克食物所含的能量。食物的能量密度与食物的水分和脂肪含量密切相关。水分高则能量密度低,脂肪含量高则能量密度高。
同样摄取一个重量的食物,能量密度越高的食物吃多了越容易肥胖。因此胖孩子更应该吃能量密度低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粗粮这类食物,看着体积大但产生的能量低。
注意密度能量的同时也要注意糖分的摄入。一些含糖量高的水果减少摄入。比如:枣、椰子肉、香蕉、桂圆、荔枝等。草莓、杨梅、桃等水果含糖量较低,可以多加选择。蔬菜选择以深色过半为原则,包括深绿色蔬菜、红色橘黄色蔬菜、紫红色蔬菜。
二、少吃能量密度高的食物
油炸类食品、奶油类食品,碳酸饮料、巧克力、坚果和糖分过多的饮料,都是属于能量密度高的食物,能量密度高的食物摄入会增加孩子肥胖的风险。
研究显示,有摄入高能量密饮食习惯的人,患与肥胖相关的癌症风险的比例比其他人群要高10%,即使体重不超标,高能量饮食习惯会导致代谢紊乱,增加癌症风向。一些高糖饮料,会让孩子的血糖处理较高的水平,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身高。
三、合理的烹调方法
在健康饮食的实践中,不仅要关注品种,还要注意烹饪方法。一般经油烹调的食物,热量会增加60%-100%。尽量采用清蒸、水煮、卤或凉拌的方式制作食物,少用油炸或煎的烹调方法,尤其要减少油炸食物。
此外烩饭或羹类食物中的勾芡汤汁含有较多热量;而小吃店的炒饭、炒面通常用更多食用油来增加口感,且裹在米饭、面条上的油脂无法去除,点餐时最好避开。
菜汤中容易含有较多的烹饪油,所以,拌饭容易导致肥胖。
四、合理的三餐饮食。
合理的三餐饮食很重要,不仅要定时,还要搭配合理。吃饭只吃7分饱,注重营养均衡,绝不要毫无顾忌的过量进食。
晚餐不要太晚,晚餐后如果活动减少或是根本不活动时容易囤积过多热量、造成孩子肥胖。
如果临睡前仍有饥饿感,给孩子一杯低脂奶可避免过度饥饿,同时还能助眠提升睡眠质量。
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运动。
控制体重,塑造孩子完美的体形,不仅要饮食控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
两岁到青春期前身高的增长主要取决于生长激素的分泌情况。生长激素在夜间10点到凌晨2点之间分泌旺盛,在孩子深睡眠时达到最佳效果。
运动不仅可以消耗掉多余的脂肪和能量,减少肥胖的发生。同时运动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让身高达到最优化生长。
六、居家隔离期间0-6岁儿童运动指导建议。
为了有效切断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途径,隔离传染源。国务院《关于做好儿童和孕产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疫情流行期间,儿童尽量避免外出,不到人员密集和空间密闭的场所。为指导广大家庭0-6岁儿童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居家儿童的运动保健,国家妇幼健康研究会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新冠肺炎期间0-6岁居家儿童运动指导建议》,供割接儿童保健人员、幼儿园教师以及广大0-6岁儿童家长参考使用。
儿童运动的基本原则:
1、安全第一:
创建安全环境和防范措施,运动时需成人看护,避免伤害
2、兴趣优先:
主要表现积极的游戏形式,以亲子互动游戏为主
3、方法得当:
遵循儿童早期动作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以发展基本动作技能、锻炼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强健骨骼为主要目标,兼顾儿童大动作与精细动作能力发育。
4、适度适量:
循序渐进、适度适量,并考虑个体差异。保证身体充足活动,低中强度活动为主。
5、居家为主,因地制宜 。
儿童室内运动推荐:
0-岁婴儿:
1、建议每天以多种形式进行身体活动,尤其是互动式的地板游戏。不限制婴儿的每天时间总时间,多则为好。
2、对于尚不能自主行动的婴儿,可以在清醒时每天累计至少30分钟俯趴时间。对于会爬行的孩子,鼓励多爬。
3、每次10-20分钟,宜在上、下午清醒时间进行,避免睡前1小时内剧烈运动。
推荐游戏:俯卧够玩具、婴儿按摩操、亲子瑜伽、骑大马、追爬游戏、钻洞有序等。
1--3岁幼儿:
1、以亲子互动游戏为主,每天间歇进行游戏活动,总时间达180分钟。其中大运动锻炼为主的身体活动至少60分钟。
2、充满活力的身体活动应贯穿全天,多则为好。低中强度的身体活动为主,动、静游戏交替。
3、此阶段儿童缺乏危险意识,家长应注重游戏环境和游戏过程中的安全,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儿童进行跑、蹦跳、攀爬、投掷等动作。
推荐活动:双人双脚跳、绕障碍物跑、追泡泡、小兔蹦蹦跳、接球游戏、韵律操、串珠子、搭积木等。
3-6岁学龄前儿童:
1、鼓励儿童积极游戏,包括自主游戏和亲子互动游戏,全天处于活跃状态。
2、运动类型包括:日常活动(家务活动、整理玩具等),玩耍游戏(包括移动类游戏、姿势控制、物体控制和肢体精细动作控制等)。
3、每天身体累计的活动总时间达180分钟。其中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达60分钟。
推荐活动:障碍跑、抓人游戏、徒手操、金鸡独立、过独木桥、前滚翻、滚南瓜、小动物爬行、折纸、搭积木等。
儿童屏幕推荐时间:
屏幕时间是指使用电子媒体设备(如电话、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的时间,且大多数是处于坐位与卧位的情况下。
0-1岁幼儿推荐:
1、2岁以下儿童,避免电子屏幕时间。
2、每天尽可能减少久坐行为,每次受限活动(如手推车、婴儿车或者看护者背上等)的持续时间不超过1小时。
3、每次坐姿不超过30分钟为宜。
婴儿坐着时,鼓励与看护者一起阅读和讲故事
2-6岁儿童推荐:
1、每天电子屏幕时间累计不超过过60分钟,越少越好。每次屏幕时间不超过30分钟,年龄越小,时间应越短。
2、每天尽可能减少久坐行为。受限活动(如手推车、婴儿车或者看护者背上等)的持续时间不超过1小时。
3、幼儿坐着时,鼓励与看护者一起阅读和讲故事。
4、2-3岁儿童坐姿时间不超过30分钟,3-6岁儿童每次坐姿时间不超过1小时。一旦超时,应及时打断。
5、避免在儿童卧室放置电视,夜间使用电子设备会减少幼儿的夜间睡眠时间。避免在睡前使用任何电子设备。
注意事项:
1、合理均衡营养,达到吃动平衡。
2、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充足。
3、积极亲子活动、保持良好的情绪。
4、因地制宜、鼓励家长共同参与。
疫情期间,儿童运动的保护措施。
1、避免集体性活动,尽量避免外出。有条件的可以在露天阳台或者小院进行日光浴,为儿童提供皮肤接触光的机会。
2、未发生疫情的地区,可以在小区内,选择通风良好的、人少、空旷的场地进行户外活动。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尽量缩短在外停留的时间,做好防护,戴好控口罩,戴手套。与他人保持距离。回家后做好清洁消毒。
3、室内锻炼必须保持通风良好,建议每天至少通风两次,每次20-30分钟。
4、运动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家长和儿童均应做到运动前后洗手,尽量不接触口、鼻、眼。
5、游戏中儿童玩具要定期消毒,如56°加热30分钟,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和紫外线等。
6、若是疫情控制,每天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应逐渐增加到2小时。
七、5岁以下婴幼儿的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的新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提示:为了健康,儿童需要少坐多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新指南,5岁以下儿童要想健康成长,必须减少坐下来看屏幕,或者被限制在婴儿车和座椅上的时间,应当获得更高质量的睡眠,并有更多的时间积极玩耍。
下面这张图就是世界卫生组织评估睡眠不足、坐下来看屏幕或被限制在椅子和婴儿车上的时间对幼儿的影响。
关键在于全部24小时的活动模式:用更积极有效的游戏取代长时间的受限或屏幕前久坐不动,同时确保幼儿获得足够的优质睡眠。
坐下的时间,高质量的应有于于看护者进行互动式非屏幕活动,比如:阅读、讲故事、唱歌、跳舞以及拼图等,对于儿童发育非常重要。
一岁以内的婴儿期建议
每天多次以多种方式进行身体活动,特别是通过互动式地板上的游戏;对于不能自主行动的婴儿,包括在清醒时每天至少30分钟的俯卧位伸展。
受限时间每次不超过1小时(比如手推车、婴儿车、高脚椅或是被束缚在看护者背上)。不建议有屏幕时间。坐着时,鼓励与看护人一起阅读和讲故事。
保持14-17小时的优质睡眠(月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包括打盹。
1-2岁的幼儿建议:
各种强度的身体活动至少要花费180分钟。包括中等到强烈强度的身体活动,全天分布,多则更好。
受限时间不超过1小时,(比如手推车、婴儿车、高脚椅或是被束缚在看护者背上),也不可长时间坐着。对于1岁儿童,不建议久坐不动的屏幕时间,(如看电视或者视频,玩电脑游戏)。2岁以上的儿童久坐不动的屏幕时间不超过1小时,少则更好。坐着时。鼓励与看护者仪器阅读和讲故事。
保持11-14小时的睡眠时间,包括打盹和有规律的睡眠以及唤醒时间。
3-4岁幼儿建议:
各种强度的身体活动至少要花费180分钟。其中包括至少60分钟的中等到剧烈强度的身体活动,全天分布,多则更好。
受限时间不超过1小时,例如手推车和婴儿车。也不可长时间坐着。久坐不动的屏幕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少则更好。坐着时,与看护者一起阅读和讲故事。
每天保持10-13小时的睡眠时间。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