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做好婴幼儿乳牙保健,这份爱牙指南请查收

牙齿在我们一生中扮演了低调而又非常重要的角色!大部分时候只有疼痛时才会引起我们对它的关注,当我们不得不去寻求牙医的帮助时,一般牙齿已“受伤颇重”!如何从生命早期开始做好有益一生的牙齿保健呢?这份爱牙指南请宝爸宝妈们查收!

一、宝宝什么时候开始长牙?

新生宝宝是带着20枚乳牙出生的,它们就待在稚嫩的牙龈下,在宝宝6-10月龄开始萌出,多数在3岁以前会长出所有乳牙。通常,乳牙按下图的顺序逐步萌生。

二、宝宝长牙时有何表现?

宝宝出牙期间,可能会有流涎增多、爱咬物、烦躁易怒、牙龈酸痛、低热、睡眠不佳和食欲减退等情况。如果出牙期间宝宝有发烧(38℃)、腹泻、皮疹等其他不适症状,需要去看医生。

三、如何缓解宝宝出牙的不适?

1.按摩牙龈

宝妈洗净手,用手指或指关节,或湿润的纱布,放入孩子的口中轻轻擦拭按摩宝宝的牙龈,可以缓解不适。

2.冷敷

为了麻痹痛觉神经,缓解出牙疼痛,可以把一块干净的小方巾蘸水拧半干之后,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注意不是冷冻),然后凉凉的拿出来让宝宝咬来缓解疼痛。

3.啃咬玩具

如果宝宝拒绝接触冷藏物品,不妨给宝宝一些干净的常温物品啃咬,包括牙胶,塑料或橡胶玩具,纺织物等等,以舒缓牙龈疼痛。

温馨提示:很多方法可以缓解宝宝的出牙不适,但也有很多方法是不能用的。例如:在宝宝的牙龈上擦止痛药帮助不大,因为出牙的宝宝口水比较多,会迅速把药物冲走,而且牙龈上擦止痛药物可能会使咽喉后部麻木,影响宝宝的吞咽能力。此外,酒精疗法、出牙凝胶或者出牙药片等都有损宝宝的健康。

四、不同月龄宝宝的刷牙方法

1.出牙前(0-6个月)

从宝宝出生那一刻起,家长就应该帮助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给宝宝口腔做清洁。哺乳后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棉球)蘸水擦拭宝宝的牙床和口腔粘膜。

宝宝牙齿萌出后,可继续用这种方法擦洗口腔和牙齿表面,有助于婴幼儿在早期养成清洁口腔的好习惯,也是一种有益的亲子互动方式。

2.出牙后(6-12个月)

随着乳牙的逐渐萌出,就可以选择儿童专用的软毛牙刷刷牙了,先由家长代为刷牙,并培养宝宝刷牙的兴趣。

3.1-2岁宝宝

此时宝宝的牙齿基本长出,家长可用指套刷或软毛刷为孩子每天刷牙2次,并确保清洁上下颌所有的牙面,特别是接近牙龈缘的部位。

每个牙面都需要用涂圈圈的方式刷5-10圈哦。可以选用含氟牙膏,量控制在米粒大小即可。若宝宝还没有掌握正确吞咽方法,也可选择可吞咽的不含氟儿童牙膏。

4.2-3岁宝宝

此时宝宝的牙齿基本发育完成,牙刷可以选择稍微硬一些的。培养宝宝每日固定时间刷牙,建议在进食后半小时,此时口腔内的酸性环境不易损伤牙面。

适合儿童的刷牙方法是“圆弧刷牙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弯曲,在牙面上画圈,每部位反复画圈5次以上,前牙内侧需将牙刷竖放,牙齿的各个面均应刷到。

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

两岁以后的幼儿自主意识增强,会要求自己刷牙,但往往刷牙效果不佳。家长不仅要指导孩子独立刷牙,还需要在孩子刷完后,再帮其彻底清洁一次。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