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无声的呐喊——关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无声的呐喊——关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行为是指个体在无自杀意念的情况下采取一系列反复、故意、直接伤害自己身体,且不被社会所允许的行为。该行为多见于青少年人群,且常首发于青少年早期阶段,发生率呈增加趋势,与青少年自杀行为密切相关,是预测自杀的重要危险因子,需要高度重视。

国内研究发现,青少年NSSI的检出率波动在5%-44%之间,而临床中青少年NSSI行为的检出率更高,一般女性多于男性。女性性格较温柔,青少年期社会角色转变能力较差,更容易收到社会负面信息的影响,相对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和NSSI行为,而且,女生进入青春期后激素水平急剧变化,面临月经、痛经等生理发育问题,可能是导致女性NSSI检出率高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研究还发现,NSSI首发年龄在12-15岁,高峰年龄在15-16岁,18岁以后发病率逐渐下降,很少有超过25岁还出现NSSI的患者。青少年采用的自伤行为大致包括:切割、烧灼、划伤、撞头、击打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切割。

一、影响NSSI行为实施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个体易患因素,研究发现NSSI行为人群具有以下心理特征,首先对冲动控制和情绪管理相对困难,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其次对自我形体过于消极态度,还有就是具有低自尊素质以及追求刺激性的人格特点。

(二)早期虐待经历,童年虐待包括躯体和情感上的虐待、忽视以及性虐待。研究发现早期创伤经历与NSSI行为可能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相关,而是受其他因素的调节。目前发现起中介作用的因素主要为低自尊、自我批评、精神病理性特征、对自身形体的消极评价等。 

(三)家庭学校矛盾、不良同伴关系和同伴影响。家庭关系问题直接影响同伴关系、情绪失调和自伤行为,而情绪失调又是同伴、家庭问题与NSSI行为的中介变量。学习压力是学校生活中重要的心理刺激,青少年经常因为学习困难而出现失眠、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进而采用NSSI来缓解情绪, 甚至有同学采取 NSSI来对抗学习压力。有研究者发现,如果周围同学有采用NSSI来缓解情绪的现象,青少年就会更容易出现效仿和学习,是导致NSSI的一个重要原因。

学校教育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而学校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心理负面因素需要足够关注, 减少和避免上述危险因素对青少年NSSI的干预至关重要。同伴关系是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的核心因素,同伴关系不良,尤其是不受同伴欢迎或被同伴拒绝、欺骗,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因素如抑郁、低自尊以及一些行为问题。研究发现被同伴拒绝、欺负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NSSI行为。

此外,NSSI行为还具有同伴效应。很多研究显示有NSSI行为的学生比没有NSSI行为的学生认识更多的自伤同伴。同伴自伤行为是一个能有效预测个体实施NSSI行为状况的预测因素。

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干预和治疗。

目前对NSSI的干预主要分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心理治疗主要采取辩证行为治疗(dialectical behavioral therapy, DBT),目前基于实证的研究认为DBT是治疗成人NSSI行为的首选方法,而且初步研究显示DBT对实施NSSI行为的青少年具有临床意义,也是治疗师最常采用的方法。

(二)药物治疗一般作为二线选择,通常只有在共病精神疾病或严重自伤行为时采用,NSSI行为常见于精神疾病患者,其中最常见的是情绪障碍。国外一项研究显示,88%的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和68%的心境障碍患者具有NSSI行为。50%的NSSI行为青少年患有抑郁症,超过25%的NSSI行为青少年患有广泛性焦虑症。自伤行为还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和进食障碍等系统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果共患精神疾病,需针对该患者疾病选择相应药物治疗。

精神科专家提醒:青少年NSSI发病率高,且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NSSI的危险因素涉及人口学、个体、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多个方面,是由多因素共同的作用的结果,从多角度审视NSSI发生的风险是亟需面对的。青少年的NSSI现象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家长和学校方面,要做到够重视,早发现,早干预,一般的NSSI行为经过正规干预治疗,大部分都能得到有效缓解或消失。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