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支原体感染一般多见于学龄期的儿童,一些年龄较大的儿童早期症状表现为高热和刺激性干咳,而流感的早期症状是突然高热,往往伴有全身症状,一些年龄较大的儿童会出现头痛或肌肉关节酸痛,年龄小的孩子可能不太会表达,通常表现为精神状态与以往不同,婴幼儿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等情况,需要引起家长关注。

腺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也是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病原体,但这些病毒感染没有特效治疗药物,以观察病情变化和对症治疗为主。腺病毒有很多种分型,其中只有部分型别感染才可能在2岁以下的儿童中引起比较重的腺病毒肺炎,表现为持续高热,经过一般治疗往往没有缓解,同时伴有呼吸系统明显改变,出现呼吸费力、明显咳嗽喘息等,甚至出现精神方面的改变,家长要引起重视。一些年龄比较大的儿童检测出腺病毒阳性,如果没有明显的下呼吸道感染,可以在家对症处理。”

鼻病毒是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最常感染的病毒,大约一半的普通感冒都是由它引起。它主要以鼻部症状为主,很少向下气道发展,一般在一周内可以自愈。

与鼻病毒相反,呼吸道合胞病毒易感人群是两岁以下的儿童,它也是1岁以下婴幼儿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因。如果患儿只表现为上呼吸道的普通感冒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一周左右可以自愈,如果患儿有咳嗽剧烈,呼吸困难的表现,要及时就医。

而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一般来说就像普通感冒一样,只要科学护理、对症用药、适当多喝水就能安然度过感染阶段。只有少部分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当病毒侵犯到下呼吸道才可能引起一些比较重的感染,情况比较少见,需要临床医生鉴别诊断。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重要的病毒病原之一,感染后早期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可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声哑、低烧等症状。大多数患儿症状会在1至2周内自行消失,少部分可以发展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大多数感染者可完全康复,但感染后不能产生永久免疫。

从儿童医院和儿研所门诊就诊情况来看,目前肺炎支原体的流行强度已下降至儿童呼吸道传染病第四位。

排名前三位的为: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另外,从呼吸道病原学监测结果来看:当前北京市全人群呼吸道传染病报告病例数居前三的依次为流感、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肺炎支原体好发于5岁以上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易感人群是5岁以下特别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也有部分年龄较大的儿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另外,成年人免疫力降低或出现免疫缺陷时也可能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引起反复高烧、剧烈咳嗽,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出现这类症状较少;与腺病毒和鼻病毒相比,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更常见、发病率更高。与流感相比,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的症状总体要轻一些。

呼吸道疾病感染的早期症状区别不明显,通过核酸检测等实验手段才能明确具体的病原体类型。如何精准鉴别?查核酸(甲乙流、呼吸道合胞、肺支、人鼻、腺病毒)。

提醒家长:不同的病原体感染都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但用药却完全不同,最好不要根据既往经验,应该按照医生的指导合理用药。

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有什么症状?该如何预防?

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造成婴幼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尤其对早产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原发性免疫缺陷的婴幼儿造成的疾病更重。呼吸道合胞病毒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过,冬春季气温低、干燥,适宜病毒存活,与此同时人体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所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其他病毒一样,在冬春季更为常见。

感染后有什么症状?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不能产生永久性免疫,感染后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以表现为症状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或中耳炎,也可以表现为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与患儿的年龄、基础疾病、环境暴露因素及既往的呼吸道感染史有关。发现后应及时就医。

儿童早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等。查体会发现鼻黏膜、咽部、球结膜、鼓膜等处充血、水肿等现象。同时,往往伴发热。

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多见于婴儿及2岁以下儿童,一般都有2至4天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鼻塞和流涕,之后很快出现下呼吸道症状,出现咳嗽、喘息,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呼吸费力和喂养困难等。

除了呼吸系统疾病,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导致其他系统病变,例如心肌损伤、右心功能不全、致死性间质性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中枢呼吸暂停、癫痫等。

呼吸道合胞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会通过飞沫和接触被病菌感染的物体传播给其他人员。因此,患儿的陪护人员常常同时被感染。一般情况下,成人感染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会出现发热、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往往起病突然。当病毒繁殖迅速,继发病毒性肺炎时,可以在3至5天内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等呼吸道感染表现。

轻症可自愈,1岁以下宝宝易发展成危重症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以轻症为主,一般1周左右就会自愈。不需要太紧张。

但要特别注意,1岁以下的婴幼儿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更易出现危重症,比如伴有喘息,6月龄以下感染者可能出现窒息甚至是呼吸衰竭的风险。1岁以下的孩子排痰能力较差,出现感染症状后要更加密切观察其体温、精神状态、呼吸频率等。如果持续高热3天以上,出现憋喘、紫绀、呼吸急促等现象,提示可能有肺炎,要及时就诊。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物。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对于一些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吸氧、呼吸机治疗、雾化、用吸痰管排痰等,有些感染者可能要进行肺灌洗等。

如何预防?

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需养成良好的咳嗽礼仪等卫生习惯,注意保持手卫生,应用肥皂洗手或含酒精的溶液洗手。对于高风险婴儿,应尽量减少暴露,避免到高风险的儿童保育机构。

要加强儿童体育锻炼,适度运动,同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提升免疫力。相关部门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比如,有些孩子紧张时容易吃手、有些孩子不洗手就吃饭等,学校要及时纠正。

据悉,今年5月,全球上市了两款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但只适用于老年人。“由于没有针对婴幼儿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所以婴幼儿一定要做好防护。”

(1)肺炎支原体感染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发病时多有剧烈的阵发性的刺激性干咳;

(2)流感一般表现是突发高热,咳嗽、咽痛,可伴寒战,年龄较大的孩子会感到头痛或肌肉关节酸痛,婴儿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吃奶少甚至少动等。

(3)合胞病毒感染轻症及早期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病情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喘息、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等,甚至并发呼吸、心力衰竭等。

(4)腺病毒感染的症状多为发热、咳嗽、鼻塞和咽炎,还可引起结膜炎和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

(5)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表现为咽痛、声嘶、流涕等。

当然这些病原体都可以引发肺炎,孩子会出现反复发烧、频繁咳嗽甚至喘息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最终的明确诊断还是要到医院进行病原学检查。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