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孩子“阳康”后的夏天 冬病夏治提高免疫力

冬病夏治是指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对于孩子来说,经历过“新冠”、“甲流”、“合胞病毒”等病毒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体质差成为困扰家长们的难题,家长们需要寻找增强孩子体质、提高孩子抵抗力的好办法。

儿童好发于冬季的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及日常困扰家长的孩子消化不良、生长慢、遗尿等疾病,多是因患儿肺脾肾常不足,素体虚寒,正气不足,如现代医学所解释的免疫力低下,无法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三伏贴就是利用人体在夏季阳气旺盛,营卫调达、腠理开达的生理特点,通过穴位贴敷、艾灸等方法,来温煦机体,扶助正气,驱散寒凝,达到防治和减少患儿生病频率的一种中医特色疗法。

小儿生理特点是肺脾肾常不足,年龄越小越明显,所以小儿容易反复患感冒、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具有冬季多发、夏季缓解的特点。而且由于患儿处于生长发育期,机体生机蓬勃,脏腑之气清灵,随拨随应,对各种治疗反应灵敏,且宿疾较少,病情相对单纯,因而一般病情好转的速度较成人快,疾病治愈的可能性也较成人大,治疗效果也好。

三伏贴的使用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包括药物贴敷、艾灸、药物内服、药膳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措施为天灸疗法,常采用具有温通功效的中药组方制成贴敷药物,因其疗效明显、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发现,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疗效显著,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根据具体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分别于三伏天各敷一次。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以机体自我感觉可以耐受为度,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同时可配合辨证施治的中药内服等治疗措施,冬病夏治的疗程最好连续应用3~5年。

冬病夏治的适应症

01肺系疾病

反复感冒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02脾胃疾病

排便异常、功能性腹痛、厌食、消化不良等。

03肾系疾病

生长发育慢、身材矮小、遗尿等。

三伏贴的禁忌证

1.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

2.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

3.阳盛体质易上火之人。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1.药物穴位帖敷后如有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局部若有发痒发热,皮肤发红为正常;若皮肤出现水疱,涂烫伤膏或紫药水,敷贴24小时内患者禁用冷水洗澡,不曝晒。

2.慎食寒凉肥甘滋腻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影响治疗效果。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易伤脾胃,影响消化,易导致阳气不运,变生它病。

3.冬病夏治包含了中医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建议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证的具体表现辨证施用。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