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愉快而充实的寒假即将结束,承载着希望和梦想的新学期即将开启。青岛市疾控中心编制了开学健康指南,助力学子们重启 “开学模式”,身心愉悦地投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请老师家长们查收。
一、坚持防疫,注意卫生,防治传染病
春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同学们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出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家长要对孩子身体健康状况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采取居家休息、服药等措施,若病情加重应立即就医。
青岛市学生健康监测信息平台系统(下称“系统”)监测到因病缺课症状17种,位居前五位的分别是腹痛、头痛、流涕、发热和咳嗽。共报告青岛市中小学生缺课的各种疾病41种合并整理为19种(类)。前五位分别为感冒(含流感)、胃肠道疾病、耳鼻喉疾病、牙病和眼病,与去年相比,腮腺炎位次明显增加。
1.戴口罩 少聚集
提高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意识,出门佩戴口罩;保持与他人的社交距离,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减少参加聚集活动,降低感染和传播风险。
2.讲卫生
保持手卫生,饭前及外出后勤洗手,不用手触摸眼、口、鼻;室内多通风,降低病毒浓度;打喷嚏、咳嗽用纸巾掩住口鼻,减少疾病传播。
3.疫苗接种
“开学了,现在仍是水痘、麻疹、风疹、腮腺炎等疾病的高发时期,特别是学校人群密集,容易传播。所以建议大家积极接种水痘疫苗、麻腮风疫苗等,防控传染病,此外,其他的疾病也不能掉以轻心,所有没接种的、符合接种条件的疫苗,特别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都要及时接种、补种”。
对于非免疫规划疫苗,例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家长要根据自身需求、经济情况等,自愿自费,合理选择,知情同意,进行接种。
二 家长带着孩子做五好少年
1.心情好 健康快乐成长
家长和孩子一起了解即将开始的新学期内容,讨论孩子的担忧和期待,帮助他们调整情绪,准备好迎接新学期的挑战。家长不要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及学业情况,还需要主动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和想法,关心他们情绪和社交情况的变化。面对孩子的情绪波动或行为改变,家长要做到多倾听、多理解、少评价、少说教,不要一味指责,要耐心找到孩子出现变化的原因,帮助他们学习合理表达情绪,处理生活、学业及社交方面的困难。
如果孩子持续存在不良情绪,家长要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寻找心理咨询师,或到医院精神心理科排查是否存在精神心理疾病。
2.睡眠好
保障足够的睡眠,早睡早起不熬夜,高中生每天需要8小时睡眠,初中生每天需要9小时睡眠,小学生每天需要10小时睡眠。
3 .营养好
如何营养好,要做到天然、新鲜、多样、清淡、均衡、适量,从小养成良好的好饮食行为和生活习惯。
天然:推荐主食选取全谷物及粗杂粮,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盐、高油、高糖、高能量及过度加工食品的摄入。
新鲜: 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多样: 谷薯类、新鲜蔬菜水果(深色蔬菜)、鱼禽肉蛋类、奶类及大豆类等四类食物,每天至少摄入12种以上的食物(及格),每周至少摄入25种以上食物,自己家做的食物,营养又安全,多在家吃饭,例如五谷豆浆、二米饭、八宝粥、彩色面条等。家长掌握孩子学校午餐的食谱,作为学校带量食谱的有益补充;一周至少两次鱼虾类摄入。
清淡:少吃重口味食物,外卖及奶茶类含糖饮料,推荐少盐、少油、少糖。
均衡 :采用平衡膳食餐盘,荤素比例:1:2;烹饪方式:以蒸煮凉拌清炒为主,少煎烤偶尔油炸;口味搭配:兼顾酸、甜、苦、辣、咸。
适量:早餐最重要的一餐,选取丰盛,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
4.运动出汗好
家长可帮助孩子建立长期热爱的体育活动,维持健康的体重,减少慢性病的发生,一生受益。根据国家卫健委 《7岁-18岁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评价》(WST10008-2023):“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推荐儿童青少年平均每天累计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宜不少于70分钟,其中每天至少进行1次持续10分钟或以上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而“体力活动形式”方面,推荐儿童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以有氧运动为基础,同时每周宜进行不少于3次的增强肌肉力量和促进骨骼健康的抗阻运动。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户外做游戏(追逐、嬉戏)、跑步、篮球、爬楼梯、羽毛球、使用健身器械锻炼(在操场/社区)、体操、跳绳、乒乓球等。抗阻运动:来源于哑铃、杠铃、壶铃、阻力带、自身的体重、瓶装水、砖头等,引体向上、俯卧撑、蹲坐等。
5.水喝好
多喝水、少喝饮料的小技巧:每天饮水量要足够,推荐饮用温热的白开水、矿泉水、纯净水等,温开水可以加柠檬片、百香果等调味;家长以身作则、不当着孩子面喝饮料、家里不摆放饮料;学龄儿童应不喝含糖饮料,实在要喝选择碳水化合物低的饮料、小包装、正规厂家的饮料(不喝三无产品)、喝完饮料清水漱口;不喝功能饮料、12岁以下的孩子不喝浓茶、咖啡因较多的产品。
三、科学用眼,保护视力
1.用眼习惯
养成良好用眼习惯,注意调节学习时的光线,保持正确读写姿势,一尺一拳加一寸(眼睛离书本一尺,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胸口离桌沿一拳)。
2.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严格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视屏20分钟后,要抬头眺望20英尺(6米外)远方,持续至少20秒。每天坚持做2次眼保健操。家长们要带着好奇心试着去理解孩子们为什么会被屏幕吸引,在理解中探索更为深度的问题,理解孩子行为的动机,更安全充分地参与媒体领域,引导孩子合理地进行屏幕社交。
3.积极参加户外活动
鼓励儿童青少年积极参加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可以增加眼睛调节能力,保护视力和眼健康。户外活动选择阳光充足、视野开阔的地方,尽量安排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鼓励家庭共同制定计划,创造户外活动环境,组织户外拓展等,激发孩子运动的乐趣。
四、如何为孩子们选择健康、营养的零食
零食是指正餐(早中晚餐)以外所吃的所有食物(或)饮料,但不包括水。零食中的营养素远远不如正餐食物中的营养素均衡、全面。经常吃零食会影响正餐摄入。而且会引起龋齿、营养素摄入不足等。因此允许同学们吃零食,但不能代替正餐。零食应选择营养价值高、卫生干净的食品。如水果、含糖量低的糕点、酸奶或花生等坚果类食物。对于加工食品:读懂食品营养标签,提高认知,不选择含有反式脂肪酸、人造黄油、植物氢化植物油、代可可脂等成分的食品。
五、人人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提倡食育亲子活动,传承经典文化,一人学习,全家健康。鼓励孩子主动参与食物的选择和制作,共建高质量的亲子活动。比如,低年级的孩子参与家庭的食物选购、食物的种类搭配、学习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到超市选择预包装食品学会看营养标签;较大孩子参与家庭食谱的制定及饭菜的烹制等;主动承担买菜、洗碗、置办食品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鼓励授权孩子作为家庭的“小小健康管理员”,在家庭食物选择、饮食规则、就餐礼仪、行为模式、不浪费食物等方面营造健康的家庭食物环境。
提倡并鼓励学生以“52110”为目标规范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之饮食与运动:每天吃5个拳头大小的蔬菜和水果;每天看电视、使用电脑和玩电子游戏的时间少于2小时;每天进行1小时以上中等或高等强度运动;每天吃肉不超过1个手掌大小;不喝(0)含糖饮料。
健康中国从每一个健康家庭开始,每个家庭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远离各种疾病的产生。少年强则国家强,每一个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让我们陪伴孩子共同健康成长。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