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夜醒哭闹的孩子,大部分都在1岁以内,6到10个月的孩子多见,原因有很多,如缺钙、积食、血热,都有可能导致夜间不寐。
记得小时候偶尔还能在马路电线杆上看到“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看三遍,能救我家小儿郎”。这种方法基本是无效的,在现在这个时代很少能看到这些迷信的顺口溜了。
夜啼伴盗汗,一般多为缺乏维生素D,但也有不缺钙的。这种情况多伴有肝血旺盛的表现。饮食忌口多需注意,喂母乳的话,妈妈也需要忌口,如辛辣刺激的食物尽量都不要吃。
治疗方法除了常规的小儿推拿外,还有一个山五汤可用,个人建议1岁孩子再用,10个月以下孩子还是建议小儿推拿。
山楂5g 五味子3g 钩藤3g 牡蛎10g 龙骨5g
上方煎好后加白糖少许,一天喝10ml左右。此方从平肝化食角度组方。
还有一种是惊吓导致,与生活环境有关系,小儿精气未充,神气怯弱,如突闻车鸣狗叫,大声喧哗,关门异响等,临床可见睡眠不宁,眼睑不合,时时惊惕啼哭。
在家的老人都有一套安抚的方法(“叫叫”),对部分孩子效果不错。
李学耕老中医有一首“一藤二花汤”治疗小儿惊吓,方简价廉。
处方:钩藤3g 金银花3g 蝉花1对(蝉花难寻,可用蝉蜕代替)
功效:清热平肝,息风定惊。 上方研末,每日服一茶匙(约指甲盖大小),伴粥吞服。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