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咳嗽、流泪、畏光和斑丘疹等,少部分可出现肺炎、喉炎、中耳炎、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重症可导致死亡。
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内都有传染性,以前驱期最强。免疫力低下患者传染期可延长。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亦可造成感染。
人群对麻疹普遍易感,对麻疹病毒没有免疫力的人群暴露后的显性感染率达到90%以上。疑似病例单间隔离,确诊患者可集中隔离。无呼吸道并发症的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肺炎并发症的患者隔离至出疹后10天。
一、麻疹的临床症状:
麻疹潜伏期7~21天,一般为10~14天。
1、前驱期。持续2~4天。首先出现发热、不适和厌食,随后出现流涕、打喷嚏、鼻塞、声音嘶哑和咳嗽等表现。结膜炎严重程度不一,可伴流泪或畏光。起病后2~3天约90%患者口腔出现麻疹黏膜斑(Koplik's spots ,柯氏斑),为0.5~1mm白色、浅灰色隆起,基底发红,可发生融合,通常位于与第二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也可蔓延至硬腭和软腭,为麻疹前驱期特征性体征,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2、出疹期。多于发热3~4天开始出疹,持续3~5天。皮疹首现于耳后、发际、颜面部和颈部,逐渐蔓延至躯干和四肢,最后至手掌和足底。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直径2-5mm,压之褪色,可融合成片,疹间皮肤正常。此期中毒症状加重,体温升高,咳嗽加剧,全身淋巴结、肝、脾可肿大。儿童可有高热、惊厥。手掌、足底出疹后,若无并发症,体温开始下降,进入恢复期。
3、恢复期。出疹3~5天后,全身情况改善,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疹退后留下棕褐色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1~2周后消失。
二、麻疹的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麻疹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呼吸道并发症患者应延长到出疹后10天。
2、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或人多拥挤处, 出入应戴口罩;症状轻、无并发症的患儿可居家隔离;医疗机构采取按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与预防措施,做好患者隔离安置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
3、免疫预防: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是麻疹疫苗接种。我国免疫规划使用的为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MMR),共接种2剂次,8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每剂皮下注射0.5ml。
4、暴露后预防:对无明确2剂次麻疹疫苗接种史的密切接触者,暴露后尽早(最好在72小时内)接种疫苗,可提供免疫保护或减轻病情。对于免疫功能低下、孕妇、6月龄以下婴儿等无麻疹疫苗接种史或无既往感染史者,可于暴露后6天内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400mg/kg)。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